摘要:在這個1.99元包郵手機殼的時代,來自中國香港的CASETiFY卻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高端路線——其動輒售價五六百元,卻依然在全球市場引發搶購熱潮。
你聽說過手機殼屆的“愛馬仕”嗎?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殼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剛需。
在這個1.99元包郵手機殼的時代,來自中國香港的CASETiFY卻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高端路線——其動輒售價五六百元,卻依然在全球市場引發搶購熱潮。
肉眼可見的暴利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消費密碼?
在香港,2011年誕生的CASETiFY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將普通的手機殼變成了Z世代追捧的輕奢品牌。這個品牌用令人咋舌的價格重新定義了行業標準:基礎款手機殼定價300-500元,相當于普通產品的10倍溢價;與DIESEL等潮牌的聯名款突破4000元大關;而2024年推出的蝙蝠俠聯名限量款更是跨入萬元俱樂部,創下手機殼單價新紀錄。這些高價產品往往在發售后幾十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部分限量款在二手市場的溢價甚至高達300%,展現出驚人的品牌溢價能力和消費者認可度。
引得杰倫梅西紛紛下單,CASETiFY究竟有什么魔力?
2011年,Wesley Ng,這位傳播設計專業出身的創業者,對市場上同質化嚴重且毫無創意的手機殼深感不滿,他決心打造一款能夠讓用戶“自我表達”的手機殼。彼時,社交媒體開始盛行,Wesley和好友Ronald巧妙地搭乘上了Instagram的順風車,開發出應用程序Casetagram(即CASETiFY的前身)。
“鐵打的手機,流水般的手機殼”,在當代,年輕人熱衷于給手機玩“換裝秀”:在社交媒體時代,手機早已不僅是通訊工具,更是個人品位的展示窗口。CASETiFY敏銳捕捉到Z世代對"小確奢"的追求,通過限量聯名、明星同款等策略,將手機殼打造成社交貨幣。其產品設計強調個性表達,讓消費者愿意為"展示自我"支付溢價,一款售價上千元的手機殼在Instagram上的曝光價值,遠超其實用功能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的手機殼市場還是逃不開低價內卷的魔掌,要想像CASETiFY一樣賣出高客單價并不容易,可CASETIFY也提供給了企業極大的借鑒意義:品牌應在創造與創意的交匯處創造屬于自身的價值。CASETiFY用IP的聯動打破了標準化模版,將環保承諾轉化為30%的溢價能力,更把社交媒體聲量鍛造成新零售時代的貨幣。
當產品既能嚴謹地解決需求,又能生動地承載態度時,企業便掌握了與Z世代對話的密鑰,CASETiFY的手機殼不僅限于其保護手機的功能,更成為了消費者自我表達的延伸。
編輯/陳曉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