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億航智能的盈利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公司從資本輸血轉向自我造血,正式邁入了健康的發展軌道。
2024年,低空經濟迎來爆發元年,國內“飛行汽車第一股”億航智能在這一年實現了歷史性突破。3月12日晚間,億航智能公布了2024年全年業績,宣布公司首次實現盈利,成為全球首家實現盈利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公司。
億航智能的盈利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公司從資本輸血轉向自我造血,正式邁入了健康的發展軌道。
自成立以來,由于持續“燒錢”且未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億航智能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在2024年低空經濟爆發元年,市場上對eVTOL的需求暴漲。作為全球唯一一款集齊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標準適航證“三證”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億航旗艦產品EH216-S訂單量隨之激增,一舉扭轉公司低迷的財務狀況。
數據顯示,2024年億航智能總收入為4.56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較2023年同期的1.174億元增長288.5%;首次實現全財年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調整后盈利,凈利潤為4310萬元,而2023年為調整后凈虧損1.388億元;同時首次實現全年正向經營現金流,經營現金凈流入約1.6億元。
交付量同比上漲315.4%
EH216-S既是億航的旗艦產品,也是公司當前最大的收入貢獻來源。財報披露,去年第四季度,EH216系列無人駕駛航空器銷售與交付數量為78架,創公司歷史上單季度交付量新高。較2023年第四季度的23架同比增長239.1%,較2024年第三季度的63架環比增長23.8%。
從全年來看,EH216系列無人駕駛航空器銷售與交付數量為216架,較2023年的52架增長315.4%。
在各地方政府競逐“天空之城”、積極出臺相關政策發展低空經濟的背景下,不少具有地方國資背景的企業紛紛下單采購eVTOL產品。這也使得,億航智能EH216-S訂單中絕大部分來源于政府采購。
雖然EH216-S是億航智能目前的旗艦和拳頭產品,但是該款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也存在一些局限之處,如航程較短、續航時間不足等。為此,億航智能同時在進行長航程復合翼構型eVTOL產品的研發。
億航智能透露,升級的復合翼機型VT-35研發樣機已經在組裝調試,公司計劃盡快完成全功能試飛,并啟動適航審定工作,不久就會向外界進行展示。
商業化落地在即
如果說2024年是低空經濟規劃年,那2025將進入低空經濟落地年,自獲得適航三證以來,億航持續推動EH216-S的商業化交付與運營落地。而要投入商業化運營,邁不過去的一道門檻就是運營許可與認證,即運營合格證申請(OC)。
億航在本次業績報告中回應稱,中國民用航空局已完成了對首批兩家OC申請公司的文件審查和現場檢查,分別是億航旗下專注于UAM運營的全資子公司億航通航,以及億航在合肥的合資公司合翼航空。目前這兩家公司正在等待最終的審批結果。與此同時,更多客戶正在積極籌備OC申請,致力于未來在深圳、上海、太原、溫州、威海等更多城市開展商業飛行運營。
預計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將突破萬億。在這個新興賽道上,兼具技術壁壘和商業落地能力的億航,有望率先享受行業爆發紅利。
編輯/劉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