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能源貧困國家獲得清潔高效的能源提供幫助,也為全球能源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10月27日,《2023世界能源可持續性評價報告——聚焦“一帶一路”》發布會在京舉行。針對“一帶一路”地區,報告顯示在2011-2020年間,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能源可持續性快速增長,增長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OECD國家)水平,以2015年《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正式發布為關鍵節點,2015-2019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能源可持續性增速相比之前有明顯提升,顯示了“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能源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表示,作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大力發展風光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加強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資源、技術互補的優勢,為能源貧困國家獲得清潔高效的能源提供幫助,也為全球能源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這份報告深入、系統地分析了全球長時間尺度下的能源系統可持續性演進情況,并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能源可持續轉型特點進行了分析評價,對推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實現2030世界能源可持續性目標(SDG7),報告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速能源轉型,確保能源可持續性各維度協同發展;二是各類國家應根據能源可持續性評價結果,突出能源戰略側重點;三是關注儲能、CCUS、工業與交通電氣化等關鍵技術進步對能源可持續性的推動;四是以“一帶一路”共建為模板,加強全球及地區層面切實落地的國際合作。
編輯/李卓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