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算力市場外,中國也開始著力于芯片領域的開發研究,積極引導大模型研發企業啟用國產人工智能芯片,以提升人工智能算力的國有化率。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能夠真正在AI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蘋果將于兩年內豪擲53.7億美元,大量采購生成式AI服務器,用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和運用。有分析稱,蘋果明年將推出更加智能的Siri版本,應用程序領域也會有所涉及。蘋果此番動作無疑向外界表露,自己在AI領域將持續加碼。
加碼名為發展,實則追趕
蘋果作為科技領域巨頭,即使拋開早年成就,其AI領域的腳步,在外界看來也不該進展如此緩慢。然而近些年,蘋果不僅在AI領域逐步落后于其余科技巨頭,甚至于所有手機廠商布局的大模型領域,也同樣如此。曾經被喬布斯當做“天之驕子”的Siri語音,在產品端也被逐漸邊緣化。
如今在消費端,很難再聽到當年稱贊蘋果AI產品的聲音。難道脫離喬布斯時代,蘋果真的做不好AI嗎?
或許蘋果嚴苛的用戶隱私政策可以為其作出部分解釋,隱私政策的過于謹慎,給開發者調取數據帶來的巨大的處理難度。在模型數據樣本不足的情況下,開發者想要保持較快的發展進度難如登天。而作繭自縛的隱私政策,其實也是蘋果的無奈之舉。
在2011年和2014年間,經歷兩次重大隱私安全問題的蘋果,在隱私管理的設計上謹小慎微。蘋果對于隱私安全的重視程度,夸張到自家開發團隊和設計團隊,都會因調取隱私數據的問題難以協作,這也極大延緩了研發效率。
站在用戶隱私安全角度考慮,這當然可以作為蘋果營銷的“金字招牌”,然而這些舉措卻實實在在影響到了AI發展的腳步。如今高速發展下的AI領域,必須涉及部分的用戶隱私內容,以建立參數龐大的復雜結構機器學習模型,也就是大模型。
那么蘋果為何不采取技術合作的方式彌補進度呢?這個問題的解釋就要涉及蘋果產品營銷以及嵌入式AI高昂的支付成本問題。
在庫克帶領下的蘋果,無疑是把營銷和利潤做到了手機廠商的極致。僅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就占到了智能手機市場85%的利潤。成功的營銷方式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問題,那就是市場可以面對營銷變革帶來的波動,而一旦出現技術變革,即使營銷策略做的再成功,也無法在技術短板領域獲取先機。
參考GPT-4的推算成本,每千詞的算力成本已經來到12美分,這已經超出了個人設備所能承受的成本上限。
蘋果單純想要通過營銷來抵消科技短板帶來的利潤流失,并不現實。在沒有看到嵌入式AI的商業化盈利模式之前,放慢進度不失為一種辦法。然而蘋果所要承擔的就會是,研發落后帶來的技術壁壘以及時間成本。
所以蘋果現如今寧愿投入巨量財力,也希望在下個時代到來之前拿到AI領域入場券。從這點不難聯想到國產廠商及早的布局AI大模型領域的做法,這會是國內廠商新的破局之道嗎?
國產布局劍指高端,“卷”起AI軍備競賽
國產手機在近些年所受的技術限制和供應鏈緊縮,讓手機廠商們在感受到危機的同時,也開始了對AI領域的提前布局。作為智能移動設備的未來,手機廠商無疑希望在又一次技術革命之前上船。
這樣的壓力不僅來自技術壁壘的封鎖,同樣也有來自內部的競爭。歷經數年的智能設備競爭,數十家手機廠商折戟于這場軍備競賽之中。國內的剩余廠商也開始了真正的“存量博弈”。
在手機同質化愈發嚴重的時期,廠商們迫切需要一個手機技術的大革新,才能真正從軍備的泥潭中走出。
這時再看蘋果在AI領域的著手發力,無疑是給外界釋放一個信號。大模型,真的能夠成為廠商們的破局方向。
在7月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正式發布盤古模型3.0,正在嘗試將其融入鴻蒙系統中,使其和小藝智能助手一同,實現手機AI的技術應用。不止華為,榮耀在6月也在上海的世界通信大會中提出,要將大模型引入智能終端系統。小米則是走輕量化的路線,選擇將大模型輕量化,以實現本地處理。并且早在2016年時,小米就已經建立了AI實驗室,將AI賦能機器人的loT領域。
如此競爭激烈行業現狀所帶來的就是AI芯片的短缺,尤其是設計人工智能計算領域的高性能芯片。在芯片訂購方面,國內廠商動作往往提前數月甚至一年時間。
來自國內的英偉達芯片訂單的總量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并且明年訂單價值預估將會超過40億美元。大模型領域的技術熱度持續高漲,不僅是國內科技企業的機遇與動力,也同樣是芯片危機下重重圍困的挑戰。
如果對AI大模型的投入是只身入局的第一輪,那么真正大浪淘沙的第二輪,就是AI芯片搶購和研發。電子行業也會隨著AI的賦能,前景更加廣闊。“軍備競賽”中,唯有投入和付出的企業才能看到真正的機會。
客觀來說,如今AI領域中國的起跑點稍顯落后,軟件層面由微軟、谷歌以及meta所主導,而硬件層面的更是只有英偉達一家獨大。然而隨著國內人工智能領域重視程度的提高,手機廠商的及早入局大模型也成為了推動國內AI領域發展的一大動力。
除了算力市場外,中國也開始著力于芯片領域的開發研究,積極引導大模型研發企業啟用國產人工智能芯片,以提升人工智能算力的國有化率。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能夠真正在AI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編輯/王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