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筒誕生記”不僅僅展示了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的木藝課程,而且更多的是學校堅持勞動教育的一個“展臺”和“窗口”。
“做筆筒既動手又燒腦,今天終于做成了!簡直太開心了!”“筆筒誕生記”不僅僅展示了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的木藝課程,而且更多的是學校堅持勞動教育的一個“展臺”和“窗口”。
木藝課程是濟源一中通用技術教研室開發的特色勞動課程,目前已經成為該校學生最喜歡的勞動課程之一。“在一鑿一刻里,讓學生沉浸式體驗木藝的樂趣,發展籌劃思維,形成勞動能力,這是我們開展勞動課的目標。”濟源一中通用技術教研室教師劉雨雷說。
近日,記者在濟源一中木工課堂上看到,學生先用木工刀在木板上等分畫線,再沿線鋸出榫頭,經過精心調整后,讓木板的榫卯緊密相扣,裝上底兒后再下膠固定,最后細心地打磨上蠟,一個漂亮的筆筒就制作完成了。
整個過程,學生以木板為原料,以創意為載體,手隨眼動,眼隨心動,有分工又有合作,課程除了讓學生感受到從無到有的造物成就感,提高籌劃思維能力外,還提高了他們的空間想象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在手腦并用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創意在作品中展示出來,既開發了智力,又在動手實踐中出力流汗,接受了勞動鍛煉,磨煉了意志。
據了解,濟源一中近年來通過舉辦勞動周、建立知行園、開展研學旅行、設立勞動基地等,構建了豐富、開放、多元的勞動項目載體,并將其納入學校考評體系,勞動教育形式多樣、百花齊放,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間學會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在創造精品和創造藝術之間體會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目的,這也正是國家倡導勞動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所在。”濟源一中黨委書記、校長韓玉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