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單來說,就是讓收藏者擁有一張數字產品的高科技“所有權憑證”,無論作品被傳播多少次,原作永遠不可復制。
近兩年來,數字藏品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各路資本紛紛入局,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從最初的藝術作品到音頻、門票、潮牌,再到非遺文化,數字藏品覆蓋范圍延伸到了各個領域。一串代碼、一張圖片就能夠賣到數萬元,這樣顛覆性的場景也引發了大眾的質疑。
在互聯網巨頭率先布局數字藏品產業后,王思聰也于近日入局,這位靠著大樹好乘涼的富二代低調入場,又為數字藏品行業再添助力。據天眼查APP,王思聰通過參股上海香蕉計劃娛樂文化有限公司,間接持有薄荷鎮股份。
上海薄荷鎮公司上線名為“名堂MintTown”的元宇宙平臺,并預計發售創始藏品。售價為499元,限量發行5000份,其中市場流通4000份,即創始藏品發行總價值已經高達兩百萬余元。不得不提的是,消息一出,社群中就有人開始售賣名堂的白名單資格,報價為2000元至3500元不等。
有人說是智商稅,有人說是收割陷阱,卻也有人堅信數字藏品將會是下一個風口。
我們先來看數字藏品的定義,其是區塊鏈技術和藝術融合的產物,通常以NFT作為權利憑證。NFT則是指非同質化通證,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產生的不可分割、不可篡改、可交易的唯一序列號。簡單來說,就是讓收藏者擁有一張數字產品的高科技“所有權憑證”,無論作品被傳播多少次,原作永遠不可復制。
NFT賦予了數字藏品獨一無二的特性,也讓其價格起伏不定、激烈震蕩。自問世以來,數字藏品就和其市場價格一樣面臨著爭議。以去年發售的限量藏品“敦煌飛天”為例,其單張價格9.9元,一經發售即售罄,隨后在二手交易平臺閑魚被掛出近百萬元的轉售天價。
隨著姚明、周杰倫、村上隆等社會名流入局,以及資本的不斷匯入,數字藏品產業呈現出繁榮增長勢態。巨大的利潤空間必然會引來大量投機者,和之前炒鞋、炒幣的邏輯類似,面對如火如荼的數字市場,也有很多投機者趁勢而來,通過倒買倒賣試圖賺一波快錢,這也讓數字經濟的不穩定性加劇。
是造富神話還是新型泡沫?事實上,數字經濟本身就離不開泡沫。最初互聯網經濟萌芽時就經歷過一波泡沫,但最終還是回歸到理性的尺度上來。數字藏品產業能否打破虛假繁榮的泡沫,走出一條穩健向好的發展道路,目前還無法蓋棺定論。
編輯/黃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