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行業帶來的巨大壓力外,方便面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也是消費者購買意愿下跌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可供選擇的速食品類越來越多,老牌速食產品——方便面越發難賣。一邊是層出不窮的新品牌、新品類的沖擊,一邊是逐漸疲軟的方便面市場,作為行業兩大巨頭,康師傅和統一,逐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曾經火爆大江南北的方便面,如今落得一地雞毛,令人唏噓!
面對日薄西山的方便面市場,康師傅和統一并不是沒有做出努力,前幾年,康師傅曾推出新款藤椒牛肉面,打入市場;統一也推出了同款藤嬌牛肉面,并聯手“藤嬌物語”品牌IP,打出“可以吃的青春戀愛物語”旗號,吃泡面的同時也開啟追小說模式,新穎奇特的玩法曾一度點燃市場。然而,持續的品類創新和大IP的加持,終將抵不住方便面市場的下滑趨勢。
據前不久的康師傅和統一公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康師傅實現營收382.17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7.97%;實現歸母凈利潤12.53億元,同比暴跌38.42%。報告期內康師傅的毛利率為28.22%,同比下降2.83%。
統一實現營收139.40億元,同比增長7.17%;實現歸母凈利潤6.14億元,同比下滑27.49%。報告期內統一的毛利率為30.1%,同比下降4.7%。
凈利潤下滑,毛利率暴跌,方便面行業寒冬陰影籠罩而上!
(康師傅財報)
多品牌入局賽道,競爭加劇
不過,在兩大方便面巨頭出現疲態時,速食江湖卻仍熱得滾燙——資本對于速食食品的投資熱情越來越火熱。就以時下勢頭正盛的“白家阿寬”為例,2015年,“阿寬”品牌橫空出世,入局方便面市場,短短幾年里,就拿到了高瓴創投、茅臺基金等巨頭的融資,去年,“白家阿寬”在一片叫好聲中,順利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至今已處于新型方便食品的頭部品牌陣營,速度之迅猛,令人驚嘆!
除了方便面市場本身,新型方便食品的大量出現,對康師傅和統一也造成巨大挑戰。近些年,隨著網絡和物流的越發普及,各地美食逐漸走進人們視野,廣西螺螄粉、新疆炒米粉、重慶酸辣粉、南昌拌粉、武漢熱干面等多品類美食,隨著網友們的普及和傳播,獨特、美味的口感迅速吸引了大部分消費者的注意,分散了方便面市場的視線,而“陽際山野”、“莫小仙”、“巴狗”等品牌的順利融資,對傳統市場也造成巨大沖擊。隨著各新品類、新品牌競爭加劇,康師傅和統一受到擠壓也不足為奇!
甩鍋原材料上漲?
面對市場的變化和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改變,康師傅和統一都采取了相應的改變和調整,從策略來看,漲價和布局高端化成了他們的選擇。
為減少原材料漲價的壓力,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面曾在今年對旗下部分產品進行了提價,如經典的康師傅桶裝方便面從4.5元漲到4.8元,漲幅約12%。持續的價格上漲,使不少網友們紛紛哀呼,連方便面都吃不起了。如今,在經歷了行業漲價后,帶來的卻是凈利潤暴跌,增收不增利的弊端,這也引起不少人猜測,下一輪漲價潮是否即將開始?
除了行業帶來的巨大壓力外,方便面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也是消費者購買意愿下跌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土坑酸菜”事件,還是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出現老鼠屎事件等,食品安全始終處于第一位,當食品安全隱患頻頻爆出,哪怕是老品牌也經不住人們的質疑。
可以說,這次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面的利潤暴跌事件,無疑給眾多品牌敲響了警鐘!
編輯/李卓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