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電影市場如何發展?
摘要:清明節小長假即將到來,看電影作為人們日常的娛樂活動之一,其市場的發展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
清明節小長假即將到來,看電影作為人們日常的娛樂活動之一,其市場的發展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
原先多部院線電影定檔在清明節假期,4月初的電影院本該熱鬧非凡,然而多部期待已久的國產電影卻紛紛宣布撤檔,令人大為吃驚。
其中朱一龍主演的《人生大事》,作為國內首部殯葬類題材,十分貼合清明節的主題。在清明節期間上映理應是極好的選擇,但電影制作方仍決定延期上映。通過多部電影的撤檔公告可觀察到,片方給出的撤檔原因幾乎全是為了配合防疫工作,減少人群聚集。
近期引進的國外電影作品票房表現不佳,多部進口片甚至無破億跡象,引領好萊塢進口片市場的《新蝙蝠俠》和《月球隕落》預估票房落在一億至兩億區間內。
貓眼專業票房實時數據顯示,《新蝙蝠俠》上映首日票房2093.87萬,截止發稿日期,上映14天累積票房1.20億,貓眼預計票房1.39億元。《月球隕落》上映首日票房1731.9萬元,截止發稿日期,上映8天累積票房仍未破億,達8273.0萬元,預計票房1.29億元。
去年清明節檔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上映首日票房就已達13701.5萬元,累積票房12.32億元,兩廂對比,今年的進口片票房著實慘淡。
電影質量有所區別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疫情問題依然是最大的攔路虎。臨近清明,上海等城市疫情爆發,為嚴防嚴控,多地電影院處于封閉狀況。影院關閉,縱使影迷再多,也無處貢獻票房。
疫情反復導致院線電影市場蕭條,但卻給了網絡電影市場悄然崛起的機會。
不少低成本制作的網絡電影意外出圈,可觀的回報率令眾多導演、制作人眼紅不已,但這種情況并非司空見慣,網絡電影想要破圈還存在一定難度。
電影宣傳是網絡電影破圈最大的阻礙。制作方的宣傳經費不足,很多片方拍完一部電影,資金周轉已經到達極限,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來為電影買熱搜、做宣傳,只能憑借電影的口碑,依靠看過的觀眾“自來水”,在社交平臺上進行安利,以吸引更多觀眾。
因此,質量是網絡電影的基底,高質量才有高票房。
另一方面,二次消費容易引發消費者抵觸情緒。大多數觀眾如若想要觀看網絡電影,在成為愛優騰等視頻平臺會員的基礎上,還要進行付費觀看,這樣的消費模式已引起一部分觀眾不滿。許多消費者認為自己購買了會員,就應該充分享受會員權益,能夠免費觀看平臺上的所有影視資源,只能免費試看前幾分鐘實在無法令人接受。
因此,如果想大力推廣網絡電影,影響觀眾意愿的這類問題也務必要考慮在內。
整個電影行業市場不穩定,疫情嚴重影響電影票房。在疫情封控期間,電影票房不佳,一到解封期,許多電影愛好者沖動消費,票房陡然升高。然而電影市場想要蓬勃發展,不能僅僅依靠疫情解封期間刺激消費。
現在電影行業的導演時常會請自帶流量的演員作為自己電影票房的保障,他們看重演員攜帶的粉絲經濟,卻忽略了演員自身的演技、與角色的匹配度等問題,導致電影質量無法達到觀眾期待也易引起大量吐槽,自然也無法創作出好的電影作品。
現如今的形勢下,電影行業的下步戰略依然是關注疫情的發展,可嘗試在網絡電影市場找尋出路,此外還需要全體從業人員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編輯/大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