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漢服逐漸興起,在年輕群體中掀起一波熱潮。
近年來,漢服逐漸興起,在年輕群體中掀起一波熱潮。走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穿漢服也不再覺得怪異。
什么是漢服,根據百度百科上的回答,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它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它承載著30多種中華民族杰出工藝和美學。
漢服貼合Z世代的審美觀,因而廣受Z世代的追捧。與此同時,其中一部分人秉持“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自衣冠,達于博遠”的信念,他們懷揣著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向往,渴望自己能成為漢服文化的傳承者,展現華夏之美。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漢服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從2018年開始,漢服愛好者的數量飆升,持續不斷地增加,至今已突破500萬人大關。
哪里有受眾需求,哪里就會有市場。漢服自身愛好者眾多自帶熱度,再加之爭議性話題不斷,即便只是小眾圈,也本該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在漢服行業的市場上,卻出現不少品牌備受打擊乃至閉店的情況。
老牌漢服品牌蘭若庭亦在21年年中發布微博稱進行品牌重組,之后淘寶店鋪也隨之關閉;今年1月中旬在小紅書上有多篇安利的花箋溪也發博決定閉店;3月中旬,因性價比高被漢服愛好者稱為“白菜店鋪”的衣錦九都漢服同樣在微博上發布消息決定正式閉店清倉。
有固定粉絲群體的漢服店鋪都亦如此,更別提新興的店鋪了,他們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艱。
漢服行業何至走到如此地步?
各漢服品牌間的“內卷”無疑是最大推手。
一開始,原創設計在漢服品牌的競爭間是個大問題。剽竊優質創意設計吸引顧客,使用成本低廉的布料制作成衣,對于某些版權意識不強烈的從業人員來講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但后來隨著原創至上的漢服店鋪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再加之消費者之間對山寨漢服的抵制態度,慢慢地,版權意識在這個行業覺醒,山寨問題也逐漸銷聲匿跡。
但新的問題不斷涌現,市場中常常出現的價格戰也在這個行業拉開了帷幕。
原本均價幾百元的漢服市場,在涌入大量商家后,出現了不少幾十元的漢服。在抖音上爆火的曹縣作為漢服產業的發源地之一,它的加入使得這場關乎價格的競爭更加白熱化。眾所周知,便宜一般沒好貨。幾十元漢服的質量如何能與幾百元漢服的質量相提并論,長此以往,只會讓人們認為漢服品質低,損害的是整個漢服行業的聲譽。
大品牌獲得融資,小品牌在內卷中消失。
像十三余、重回漢唐、漢尚華蓮等漢服品牌,通過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宣傳裹挾的熱度和積累的粉絲數,足以在漢服圈內立足。但他們的上限并不止于此,其中十三余更是宣布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由正心谷資本和嗶哩嗶哩聯合領投,泡泡瑪特跟投,此外還與王者榮耀、迪士尼等知名IP合作推出聯名款,至今銷量仍居首位;重回漢唐與劍網三的聯動也反響極好。
大品牌的風頭越盛,小品牌的生存空間也就越狹小,期間又時不時遭受疫情沖擊,整個漢服產業的發展空間被壓縮,行情并不好。
但好在,此次兩會關于漢服的提案不少,說明隨著大眾對于中華文化的復興意識逐漸加深,對漢服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漢服市場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編輯/大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