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數字藏品”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最關注的潮流之一,相較于傳統收藏品市場,這項依托于區塊鏈技術,生存于虛擬世界的發明,正在改變人們對于收藏的認知。
近年來,“數字藏品”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最關注的潮流之一,相較于傳統收藏品市場,這項依托于區塊鏈技術,生存于虛擬世界的發明,正在改變人們對于收藏的認知。
2021年3月,被譽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上市后股價一飛沖天,資本紛紛入局元宇宙。同年10月,在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改名“Meta”后,乘著元宇宙概念的東風,數字藏品迅速火熱起來,Facebook、Instgram、百度、騰訊、阿里等諸多大廠都開始了元宇宙賽道的布局,而數字藏品NFT領域,更是元宇宙領域競爭最為白熱化的賽道。
一、賽博空間新秀:數字藏品
什么是數字藏品?數字藏品源自舶來品NFT(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質化代幣),但兩者并非完全相同。其主要利用區塊鏈技術,通過唯一標識確認權益歸屬的數字作品、藝術品和商品。其能夠在區塊鏈網絡去標記出其所有者,并對后續的流轉進行追溯,包括但不限于數字圖片、音樂、視頻、電子票證、數字紀念品等各種形式。
在國外,NFT概念興起后,立即引發了炒作熱潮。不少人認為,數字藏品是NFT本土化、合規化的應用探索、展現模式。
在冬奧吉祥物“冰墩墩”火爆出圈成為頂流后,社交網絡相關熱點頻出,全國乃至海外各地手辦或者實物都出現售空,即使是獲授權廠商加班加點,也依舊供不應求,甚至一“墩”難求。
2月12日,海外鏈上交易市場nWayPlay開售冰墩墩NFT盲盒,首批發行500個,零售價99美元,目前已經搶購一空。北歐聯合北京2022(Nordic combined Beijing 2022)吉祥物冰墩墩的別針系列,目前共有13個NFT在nWayPlay在售,最低報價已達至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2680元),最高報價88888美元(約合人民幣56.35萬元),暴漲了近1000倍。
鯨探前身“螞蟻粒”推出的首份數字藏品-敦煌飛天皮膚,初始售價為“10個支付寶積分+9塊9”的敦煌飛天NFT,最高價格也被炒到了150萬元。
胡彥斌《和尚》20周年紀念黑膠NFT在QQ音樂平臺正式發行,2001張限量數字黑膠被迅速搶空,這是騰訊音樂的首批“TME數字藏品”,開創了國內主流音樂平臺發行數字藏品的先河。
百度超級鏈與時尚COSMO 發布首個女性系列數字藏品。3月27日-4月2日期間,7位藝術家通過繪畫、攝影、拼貼、CG等不同藝術形式傾力支持創作,以“女性無價”(SHE IS PRICELESS)為主題,用尊重與愛,為女性發聲。
隨著數字藏品的爆火,從動物頭像、體育、游戲、動畫再到文物、文化、手辦等,數字藏品的應用賽道已經變得越來越廣闊。
2021年數字藏品規模已經至少達到24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579億元。
二、獨特性+熱門IP:貼合“Z時代”群體消費習慣
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因為自帶網絡基因,所以又被冠以“網生代”“互聯網世代”等稱謂。
據統計,目前中國成年95后總人數約為1.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1.9%。這群Z世代來勢洶洶,并逐漸成為中國消費市場上一股強勁的新力軍。
隨著他們告別學堂,走向社會,其“自有一套”的高標準和日漸崛起的消費力,正不斷驅動著商業創新與營銷迭代。
機械復制時代,商品的“稀缺性”成為新的營銷密碼。雖然不少營銷活動貼合了時代的發展潮流,也相對具有創新性,確不能對用戶造成長久性的影響。
而數字藏品所使用的區塊鏈技術具有唯一性、不可分割性、不可篡改、可追蹤性,這也意味著每一件數字藏品都有自己唯一的編號且不可造假。數字藏品的出現,讓品牌商能夠在這個復制品“泛濫”數字時代,為每個用戶“創造”稀缺和專屬的內容,讓用戶的記憶不會隨著營銷活動的結束而消失,而是會因為長期持有讓用戶和品牌建立起更久的連接,而這也是 “數字藏品營銷”的重要價值之一。
在海外,從奢侈品到快消品牌都已結合數字藏品與背后的NFT技術開展營銷。自去年以來,LV推出了基于NFT的游戲應用程序“Louis: TheGame”,發行由數字藝術家Beeple設計的數字藏品;
麥當勞用NFT數字藏品+品牌營銷此舉獲得了很廣泛的關注和極高的互動量。Twitter一周共增粉3萬+。
阿迪達斯旗下品牌adidas Originals宣布進軍元宇宙并發行POAPNFT,該NFT數字藏品總量為3176枚。
此外,必勝客,耐克等知名品牌也推出了相應的數字藏品。
在國內,不少國產品牌也已經開始踏上數字營銷之路。
2022年初,安踏打造“安踏冰雪靈境”沉浸式互動數字空間,首發“2022 限量高能冰雪 NFT 數字藏品”,上線僅72小時,第一階段的6000份冰雪高能數字藏品就全部發放完畢;
3月20日,在已連續舉辦7年的特步321跑步節發布會上,特步推出首款數字藏品“160X-Metaverse”;
奈雪的茶緊跟元宇宙風口,第一個搶占發行數字藏品,第一個發行潮品盲盒、并官宣首位品牌大使NAYUKI。
數字藏品“稀缺性”和“唯一性”特點結合品牌的特色與價值,不僅能夠為品牌營銷提供新的觸點,更能從精神、體驗層面,更深層次地傳遞品牌價值,讓青年消費者在數字空間認同、使用數字藏品價值的同時,進入到品牌的“元宇宙”。
三、發展趨勢:名人效應明顯+社交媒體入局
《元宇宙超入門》一書的作者方軍對深燃表示,“現在的數字藏品,尚不是下一代互聯網的最終狀態,但是邁向未來的關鍵一小步”。《2021元宇宙產業發展白皮書》指出,數字藏品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是元宇宙中數字資產憑證的一種表現形式,將隨著元宇宙的發展逐步演進,商業機會巨大。
今年年初,元宇宙平臺Ezek聯合周杰倫名下潮牌PHANTACi,首次限量發售NFT項目Phanta Bear(幻象熊),發行上限10000個,單價為0.26個以太幣(約人民幣6200元),總價超6200萬元。由于周杰倫的加持,平臺銷售通道剛打開,便涌入大量用戶,網頁一度陷入卡頓狀態,5分鐘內即售出3000個,約40分鐘全部售出。
BNA知名球星斯蒂芬·庫里在2021年8月宣布購買無聊猿NFT,這也是NFT火速出圈的重要事件,而此后,庫里還親自發行了一系列含有他相關元素的NFT作品,其中“Genesis Curry Flow”球鞋系列 NFT,總銷售額超過480萬美元。
除此之外,林俊杰、潘瑋柏、余文樂等一眾明星也紛紛入資數字藏品。
在未來,數字藏品或許會成為明星的“試金石”。
而在社交媒體方面,3月17日,微博作為國內極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與天下秀旗下 @TopHolder頭號藏家達成戰略合作:內容創作者可以將發布于社交平臺的原創圖文作品進行數字內容登記與溯源上鏈,一鍵實現社交化數字收藏品的生成;而藏家則可以獲得創作者社交化數字藏品的相關信息,并第一時間收藏作品。
去年10月,TikTok推出第一個數字藏品系列TikTok Top Moments,包括六個以最受歡迎達人的熱門視頻為靈感創作的視頻藏品,旨在鼓勵創作者在TikTok上創作數字藏品,這些作品可以在GAS費(區塊鏈的交易手續費)的數字藏品交易平臺Immutable X上售賣。
技術與平臺價值結合,有望探索創作者價值變現的更多可能性。
暗潮洶涌:機遇與風險并存
我國數字藏品仍處于早期行業,行業的定價標準,定價方法以及價格發現機制不完善,大量“熱錢”的涌入,各種商業模式井噴,難免會出現監管不利,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
此前,唯一藝術也陷入風波:“無客服”“無聯系方式”“錢充進去后不退款”,自3月初開始,用戶的不滿情緒不斷發酵。在黑貓投訴平臺,便有近700名用戶反映遇到了這一情況,要求“唯一藝術”退款。
除此之外,我國區塊鏈技術尚未完善,NFT資產在鏈上的儲存成本會非常高,因此,大部分的NTI藝術品仍然以鏈下的方式進行儲存,而這種儲存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一旦中心化儲存端的服務商倒閉或關停服務,那么NFT所有者擁有的僅僅只是一枚指向失效鏈接的代幣而已。
在監管方面,目前中國的數字藏品創作者多為個人創作者,原生數字藝術品占到90%,目前國內對NFT數字藏品的相關確權尚未到位。NFT如若和傳統藝術 收藏品行業相結合,藝術品等相關藏品實物的評估環節仍然缺乏三方中立機構的監管,確權和版權保護等問題仍尚未清晰。
賽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說過:“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最先嗅到機遇的玩家已經跑步進場,而作為網絡原住民的”Z時代”消費群體,也會是將其推上更高維度的一股重要力量。
編輯/劉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