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爭正在改變加密貨幣“轉正”速度。
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在波詭云譎的信息戰中,有一條發自烏克蘭的信息并不起眼:
2月26日,烏克蘭的官方社交平臺發布并置頂了加密資產捐贈的請求,列出接受捐贈的比特幣、以太幣及美元穩定幣USDT的地址。
據區塊天眼APP訊,截至今天(3月1日),烏克蘭官方已經收到了37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捐款。
有句話說,戰爭改變歷史進程。沖突前,包括俄烏在內的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加密圈”合法化,均持審慎態度。
沖突爆發后,烏克蘭率先解禁并接受加密資產捐贈。與此同時,有媒體報道,為抵御多國聯合經濟制裁,俄羅斯或將大舉投資比特幣。
沖突兩國對幣圈態度的180°轉變,或將引發各國連鎖反應,“加密資產”的春天要來了。
烏收到近四千萬美元密幣
恰如新事物誕生前的陣痛,就在2月24日俄烏沖突當天,加密資產市場大跌,其中支柱資產比特幣一度下探至34222美元,日跌幅近10%,其號稱“數字黃金”的避險資產屬性令人懷疑。
加密資產,稍早前在烏克蘭并不受歡迎。數月前的2021年10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否決了在烏克蘭使加密貨幣合法化的法案,要求議會進行修改。
因此,當2月26日烏克蘭官方社交平臺貼出“接受加密貨幣捐贈”時,網友一度以為這是騙局,直到烏克蘭副總理兼數字化轉型部部長費奧德羅夫轉發后,才證實了這些地址的真實性。
(圖為:對烏克蘭加密資產捐贈數據)
隨后,鏈下數據開始涌動,據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Elliptic監測,截至2月28日,烏克蘭受捐地址已從18561筆交易中收到了1480萬美元的加密資產,其中有兩筆總價值為170萬美元的比特幣捐款。
除烏克蘭官方在接受捐款外,支持烏克蘭的非政府組織Come Back Alive 也收到了數百萬美元的加密資產捐款。
截至3月1日,據監測,被跟蹤的發送給烏克蘭加密貨幣捐款總額已超過了3700萬美元。其中包括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美元穩定幣(USDT)和其他替代幣。
除了加密貨幣,俄羅斯有音樂團體還試圖出售一種不可替代的代幣(NFT),以資助烏克蘭的民間組織。目前,NFT的最高出價為289萬美元。
俄民間涌向“加密資產”
對“加密資產”來說,俄羅斯一向并不友好,但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面對正在加壓的多國聯合經濟制裁,俄羅斯民間率先試圖突圍。有媒體報道,為平衡資產縮水,俄羅斯富商購買了180萬枚BTC(約合86億美元)。
法國加密資產數據公司 Kaiko也表示,自2月24日俄烏沖突以來,在中心化交易所中,俄羅斯盧布(RUB)、烏克蘭格里夫納(UAH)與加密貨幣的交易量飆升至數月來的最高水平。
(圖為:盧布對加密資產交易量激增)
變化不僅來自民間,俄羅斯有學者近期在接受采訪中表示,外部制裁將推動克宮多元化其現金儲備并轉向比特幣的進程。
這位學者在俄羅斯各大媒體平臺上,也呼吁大眾使用比特幣來作為避險資產:
“只有使用比特幣才能減輕美國制裁帶來的壓力。且由于美國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的精英們被迫拋售美國資產以及美金,并大舉投資比特幣。同時,俄羅斯中央行所擁有的4660億美元儲備,也必須盡快進行多元化以防未來出現任何變故。”
面對俄羅斯可能在“加密資產”上尋求破解路徑,烏克蘭副總理兼數字化轉型部部長費奧德羅夫近期在社交平臺上不斷刷屏,呼吁互聯網公司對俄羅斯停止某些服務,他稱:
“不僅要凍結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政客有關的地址,還要凍結普通用戶的地址。”
費奧德羅夫的接連呼吁,也遭到了一些網友的反感,一些人在向他普及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抗審查性,另一些人認為,這違背了加密資產的屬性,且會傷害俄普通民眾的利益。
對此,全球最大加密資產交易平臺之一Binance對媒體表示,不會單方面凍結無辜用戶的賬號。同時也表示,正在通過內部的慈善系統進行捐贈,以幫助烏克蘭的人道主義危機。
“密幣”能助俄規避制裁?
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正在加磅對俄制裁。
此前,美國、歐盟決定將俄羅斯移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有消息稱,多方正在商定被移出SWIFT的俄羅斯銀行名單。
在局勢的動蕩中,2月28日莫斯科交易所開市后,美元兌盧布由前一日的收盤價83迅速跳升到90,最高點觸及108.13,盧布的最大貶值幅度為30%。
當日,為了保護本國資產不受制裁沖擊,俄羅斯開始禁止券商執行外國實體和個人出售俄羅斯證券,同時緊急將基準利率提升至20%。
俄烏危機升級的背景下,北京時間2月28日晚,加密資產市場情緒好轉,比特幣從38000美元附近起漲,最高上探至41957美元,24小時漲幅10.32%,截至3月1日凌晨5時30分,報價41600美元。
(圖為:3月1日各加密貨幣指數)
在烏克蘭利用加密資產籌款應戰時,外界也在討論,俄羅斯能否通過加密資產躲避西方國家的制裁。
正如前述,加密資產既可以用于為烏克蘭軍隊籌款,也能幫助俄羅斯逃避制裁。問題是,加密資產的休量,并不足以支撐俄羅斯資金運轉需求。
與傳統金融機構流動交易額相比,俄羅斯加密資產尚很稀疏。區塊鏈數據公司研究結果顯示,俄羅斯目前持有約4億美元的加密資產,這些金額只占俄全國日處理460億美元外匯交易額的零頭。
正是基于此,俄羅斯當前出臺的一系金融政策并未涉及加密資產,而是一如既往加緊實物黃金囤積,業界稱之為“對黃金的瘋狂掠奪”。
“密幣”極有可能登堂入室
對加密貨幣,各國對此表現不一。
以2021年為例,各國關于加密貨幣的監管總體分為三類,擁抱支持、模糊不定、嚴格禁止。據2021年FATF數據,目前全球128個司法管轄區中有58個表示已實施了修訂后的標準,其中52個傾向于支持加密貨幣,6個嚴格禁止。
不過也并非一成不變。一向對加密資產不友好的俄羅斯央行也松了口。在沖突前的2月8日,俄羅斯宣布起草了加密貨幣監管法案。近期,俄政府多部門再度達成一致,決定出臺加密資產監管法案,在法案出臺后,在俄加密資產交易有望合法化。
此外,對加密資產態度模糊的美國,也將很快發布加密貨幣與央行數字貨幣相關的行政命令。據媒體透露,該命令要求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研究“因引入加密貨幣而產生的金融穩定問題”。
在2022年2月17-18日的二十國集團(G20)的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會議強調,G20將繼續全面評估技術創新對全球金融穩定的潛在影響,鼓勵相關國際機構加強對加密資產監管政策的分析,解決監管缺口。
目前來看,尤其從俄烏沖突中的加密貨幣的表現來看,加密資產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正在熱戰的俄烏兩國“密幣”的表現,會進一步刺激各國為“加密資產”交易松綁 。
編輯/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