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雞娃”是近幾年較為火熱的一個網絡用詞,具體是指家長給孩子“打雞血”,為了孩子可以認真讀書、取得優異成績,不間斷的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任務的行為。“雞娃”一詞的爆火也讓各位體會到了內卷時代到底有多卷,但是最近家長們開始不僅僅“雞”孩子的學習成績,就連身高也“卷”了起來。
“雞娃”是近幾年較為火熱的一個網絡用詞,具體是指家長給孩子“打雞血”,為了孩子可以認真讀書、取得優異成績,不間斷的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任務的行為。“雞娃”一詞的爆火也讓各位體會到了內卷時代到底有多卷,但是最近家長們開始不僅僅“雞”孩子的學習成績,就連身高也“卷”了起來。
家長“雞”身高,背后是強烈的內卷之心
眾所周知,孩子們教育方面的競爭一直存在,家長們為了讓孩子考進名校可謂是奇招百出,輔導班報得滿滿的、課程排得緊緊,但這樣還是不夠,這不,身高也成了家長們“卷”的對象。
從一些資料了解到,很多家長在發現自己孩子比同齡人矮的時候,或者發現孩子的身高低于該年齡正常水平時,他們就會產生焦慮和困惑,“除了食補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孩子長高?”在內卷之心的牽動下,家長們不免陷入病急亂投醫的怪圈之中。
家長焦慮孩子長不高,生長激素藥卻水漲船高
當各位家長在焦慮自己孩子長得不高、長得慢的時刻,很多不良醫療機構緊緊抓住家長們的“痛點”,鼓吹生長激素的作用,生長激素市場迎來水漲船高的時期。
從相關資料了解到,2020年在生長激素行業占據74%份額的金賽藥業,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達到了8.78億元,同比增長70.02%。
揠苗助長不可取,健康成長最重要
生長激素是重組生長激素的簡稱,是通過基因重組大腸桿菌分泌型表達技術生產的,在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質結構上與人垂體生長激素完全一致。在兒科領域,采用生長激素進行替代治療,可以明顯促進兒童的身高增長,并改善其全身各器官組織的生長發育。需要注意的是生長激素類藥品為處方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小兒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張一寧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說:“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的。不是說家長覺得矮、想長到多高,就打點生長激素,這聽起來太荒謬了。”
各位家長在孩子們的成長上應學會放平心態,對孩子們的關心可以放在日常的飲食、運動之中,不要將孩子長高的希望寄托在生長激素藥物上。家長只有用健康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才會避免揠苗助長的悲劇產生。
編輯/劉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