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日上午9時,香港聯交所通告,取消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的上市地位。
18日上午9時,香港聯交所通告,取消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的上市地位。
“有匯源才叫過年”!匯源果汁伴隨無數中國家庭度過了十多載春節假期,濃濃的年味、濃濃的果汁更是90后小伙伴的童年記憶。作為深受國人喜愛的國民品牌,匯源為何淪落到了黯然退市的境地?
退市事件源于匯源發放的一筆違規貸款。2017年8月至次年3月,匯源向關聯公司北京匯源發放了共計42.75億元的短期貸款。此貸款既未經董事會批準,也未簽訂協議,更未對外披露信息,違反了港交所上市規則中關于關聯交易申報、股東批準及信息披露的相關條款,因此匯源股票被港交所于2018年4月3日停牌。港交所要求匯源于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內部調查,并公布結果,否則取消匯源上市地位。
但兩年過去了,匯源還是沒有公布調查結果,2020年2月14日,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決定,取消匯源上市資格。匯源向上市復核委員會提交復核申請,為留在港股爭取了一年時間。但奇怪的是,又一年過去了,匯源的調查結果依然沒有公布,因此匯源被摘牌,落得個黯然退市的下場。
縱觀匯源28年的發展史,其由興到衰,與匯源創始人朱新禮緊密相連。
朱新禮,長相憨厚的山東漢子,是當地的致富能人,先富起來的朱新禮被選為村主任兼村辦企業負責人。92年朱新禮收購停產三年,負債千萬元的縣罐頭廠,次年,朱新禮帶著煎餅干糧,背著新研發的濃縮蘋果汁樣品,只身赴德國參加食品展,雖然朱新禮不懂外語也無翻譯,但濃縮蘋果汁卻以過硬的品質一炮而紅,朱新禮竟神奇的拿到了500萬美元訂單,一舉敲開海外巿場大門。匯源集團橫空出現,拿獎拿到手軟,朱新禮成為著名農民企業家。
1997年匯源以7000萬元大手筆拿下央視黃金時段5秒廣告權,匯源果汁風靡全國。2000年,匯源果汁銷售12億,占據市場份額23%,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果汁生產商,成為亨譽全國的果汁大王。2007年2月,匯源果汁控股赴香港聯交所上市,上市當日股價大漲66%,籌資規模超24億港元,創下港交所當年最大規模IPO記錄。
2008年,處于鼎盛時期的匯源因一樁收購案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可口可樂擬以溢價超過兩倍的179億元收購匯源,為了迎合收購,朱新禮按收購方要求,壓縮銷售渠道,將銷售團隊砍掉三分之二。彼時輿論幾乎一邊倒的站在了朱新禮的對立面,社會上“匯源賣身洋品牌”,“朱新禮是個賣國賊”的罵聲不絕于耳,輿論雖然偏激,但商務部根據新出臺的《反壟斷法》依法否決了這項收購案,理由就是反壟斷。隨后,匯源股價一路暴跌,僅三個交易日就跌去了近58%。業績下滑,出現虧損,匯源就此一蹶不振。從2011年至2016年,匯源每年的扣非凈利潤均為負數,同時,負債率也不斷攀升,截至2017年底,總負債已高達11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51.8%。
匯源之所以盛極而衰,家族式管理和投資“大農業”項目失敗是兩大原因。在匯源內部,朱新禮的兄弟、子女和女婿均擔任公司要職,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公司內存在山東幫和非山東幫,各類矛盾錯綜復雜,經營管理混亂,效率低下,高薪挖來的職業經理人無力改變現狀。朱新禮大權獨攬,家長制、一言堂,大事小情一言而決,說一不二。作為董事會主席,朱新禮卻干了總經理甚至部門經理的活。
由于果汁生產對新鮮水果原料需求特別巨大,因此匯源在“大農業”項目上押下重注。“大農業”項目是吞金巨獸,本應合理規劃、量力而行,但匯源攤子鋪得過大,導致資金鏈緊張,進而缺口越來越大,以至于負債率居高不下。
匯源困境重重,朱新禮日子也不好過。2019年,朱新禮收到四封限消令,其作為有權代理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遭法院查封,41億元資產被凍結。也就在這一年,匯源高層動蕩,6位高管接連辭職。2020年2月,朱新禮正式辭去匯源董事會主席等一系列職務,女兒朱圣琴也從公司完全脫離。天眼查顯示,目前朱新禮周邊風險多達1323條,執行標的總金額5.83億元,未履行比例92.1%。
盡管匯源表示:“不同意有關退市決定,對上市復核委員會的決定表示失望”。但匯源被摘牌,黯然退出資本市場已無法挽回,主動放棄自救的匯源還能走多遠?請大家拭目以待。
編輯/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