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幾天,江湖上最熱鬧的恐怕莫過于瑞幸咖啡了。瑞幸咖啡7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共計46人,簽署聯名信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聯袂出演了一場逼宮大戲。
最近幾天,江湖上最熱鬧的恐怕莫過于瑞幸咖啡了。瑞幸咖啡7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共計46人,簽署聯名信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聯袂出演了一場逼宮大戲。
要求罷免郭謹一的聯名信上,密密麻麻的簽名和醒目的紅指印,讓人感覺這場逼宮大戲頗有點轟轟烈烈的陣勢。聯名信歷數了郭的三大罪狀:貪腐、鏟除異己、能力低下。高管們在聯名信中指出,由于郭謹一無德無能,公司已經到了存亡的邊緣。為維護廣大員工、消費者和投資人的利益,請求董事會和大股東立即罷免郭謹一的董事長和CEO職務,并盡快任命新的公司高級管理層。
這么多高管聯名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的事情似乎非常罕見。如此規模的宮斗大戲如果沒有編劇和導演想必也很難上演。果不其然,次日郭謹一發布全員信稱,舉報信是前董事長陸正耀和前CEO錢治亞于1月3日組織并主持起草的,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簽字。為了自證清白,郭謹一表示,已提請董事會成立調查組,對自己進行調查。8日,瑞幸咖啡官網發布聲明,稱公司董事會已成立一個獨立委員會,調查聯名信中對郭謹一的指控。
聯名信指控的貪腐問題是否存在,需瑞幸內部調查后才能得出結論。如有必要,司法機關介入也不是沒有可能,總之查個水落石出應該不是問題。
問題是聯名信指控的鏟除異己和能力低下兩大罪狀,卻令人大惑不解。如果說鏟除異己,這46名參予逼宮的高管怎么沒被鏟除?是“異己”們隱藏太深,還是郭謹一太溫柔?
至于能力低下問題,也似乎有點離譜。郭謹一2016年加盟神州系,任董事長助理,次年10月起,以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的身份,擔任瑞幸咖啡產品和供應鏈的高級副總裁,如果郭謹一能力低下,首先打的就是陸正耀的臉。
去年4月瑞幸因財務造假22億爆雷,管理層經歷多輪動蕩,董事長陸正耀和CEO錢治亞均被解除職務。郭謹一5月代理CEO,7月出任董事長,倘若其能力低下,又豈能臨命受命,擔任救火隊長?
如果說對郭謹一的任命只是一種過渡性質的權宜之計,郭只不過充當了擋箭牌和背鍋俠的角色,但郭謹一偏偏很爭氣,不僅干完了擋箭背鍋的“臟活”,而且還出人意料的把瑞幸這個爛攤子盤活了。
去年前三季度,瑞幸的的營收分別為5.65億元、9.8億元和11.5億元,同比增速為18%、49%和35%。這些業績與陸正耀時期相比顯得有點寒酸,但那時的業績大部分是為了忽悠“洋韭菜”而編造的虛假數字,如今帳上躺著的51億現金儲備才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特別是以1.8億美元的極低代價取得了中美兩國監管的處罰和解,讓瑞幸去掉了緊箍咒。
瑞幸之所以爆雷,是在陸耀東主導下,脫實向虛,瘋狂擴張、財務造假造成的。瑞幸在華爾街畫的超級大餅雖然收割了一些“洋韭菜”,但“洋韭菜”還沒割完,就遭停牌及退市處罰,瑞幸不僅付出了差點翻船的慘重代價,而且造成的惡劣影響至今仍未消除。
其后,瑞幸在郭謹一操盤下,度過了療傷自救的艱難時刻。通過大刀闊斧的關閉當初盲目擴張所開的效益極差的門店,瑞幸得以減負,而合理選址新開的門店又為瑞幸帶來了盈利,門店數量雖然減少,但贏利能力和現金流卻在顯著增長。陸正耀留下的坑被郭謹一逐一填平,瑞幸這條到處漏水的破船也調正了船頭。得益于瑞幸早期補貼培養出的真實用戶的消費習慣,瑞幸咖啡20元左右的超高性價比,迎合了廣大用戶的消費需求,而去年厚乳拿鐵系列等新品的上市,使瑞幸重新贏得口碑。劫后余生的瑞幸回歸脫虛向實的航向,在這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陸正耀發動突然襲擊,策動高管逼宮,瑞幸咖啡將遭遇重蹈危機的重大風險。
美國時間1月6日收盤,瑞幸咖啡報收8.54美元/股,跌2.06%,市值僅21.62億美元,相比去年的最高點,股價已暴跌83%,市值蒸發105億美元。
縱觀瑞幸咖啡短暫的發展史,客觀的說,早期的補貼等花式營銷以及“線上點單+自提+外賣”的一體化創新模式,具有推動中國咖啡市場高速發展的積極作用。但進入資本市場后,瑞幸沉溺于資本游戲而不可自拔,瘋狂開店仿佛走火入魔,財務造假猶如飲鳩止渴,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而如今的逼宮大戲無疑是將剛剛起死回生的瑞幸推向死亡的邊緣。
據郭謹一內部信披露,從今年1月起陸正耀從瑞幸大肆挖人,據傳,瑞幸有些部門員工被挖走了80%。接著陸又策動宮斗,導致46名高管選邊站隊,其影響力和號召力非同一般。有網友分析:陸正耀如果奪權失敗,可能會摧毀自己創建的瑞幸而另起爐灶。倘若果真如此,陸正耀恰恰驗證了一句俗語:生姜還是老的辣!反觀郭謹一,火候雖然差點,但若并無貪腐,在董事會的支持下,也未必一敗涂地。
瑞幸危機爆發已不可避免。陸郭之爭誰將勝出,請大家拭目以待。
編輯/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