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月全盤否認渾水機構沽空,到4月自爆財務造假22億;從股價51.38美元、市值130億美元的巔峰,到股價定格在1.38美元,市值僅剩3.47億美元的深淵;從宣布從美股退市,到認罰11.75億元;從關店止損,到開店贏利;從被認為大勢已去,到現在絕處逢生,瑞幸竟然上演了一出起伏跌宕的魔幻大戲。
2020年,對瑞幸咖啡而言,可以說是充滿魔幻的一年。從2月全盤否認渾水機構沽空,到4月自爆財務造假22億;從股價51.38美元、市值130億美元的巔峰,到股價定格在1.38美元,市值僅剩3.47億美元的深淵;從宣布從美股退市,到認罰11.75億元;從關店止損,到開店贏利;從被認為大勢已去,到現在絕處逢生,瑞幸竟然上演了一出起伏跌宕的魔幻大戲。
復盤瑞幸造假事件,萬億市場萬家門店的畫餅又大又圓,兩億個小藍杯的味道又香又甜。問題的關鍵是,瑞幸過度沉溺于資本游戲。為了向華爾街秀萬家門店的“肌肉”,瑞幸追求的目標變成了開一萬家門店,于是不顧一切的瘋狂開店,呈現出寫字樓下,數家瑞幸咖啡扎堆泛濫,學校門口,若干小藍杯彼此相守的花式內卷奇觀。盲目的野蠻擴張導致財務造假,瘋狂的財務造假導致退市謝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支付1.8億美元(人民幣11.75億元)罰金以了結指控。熱衷于玩資本游戲的瑞幸不僅被資本重錘在地,而且財務造假的影響極其惡劣。
看了瑞幸這出大戲的上半場,按照故事邏輯,下半場的劇情理應是破產倒閉。但瑞幸卻沒有掉落這樣的俗套,瑞幸非但沒死,反而活過來了,而且活得還行。
據瑞幸近日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交的報告顯示,瑞幸第一、二、三季度的營收分別為5.65億元、9.8億元和11.5億元。同比增長18.1%,49.9%和35.8%。自2020年5月起,門店盈利能力開始得到改善,至8月份,首次實現門店盈虧平衡。公司預計2020財年營收將達到38億至42億元人民幣。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瑞幸咖啡門店由4507家減少至3898家(含894家自營店),前三個季度瑞幸關閉的門店分別為65家、378家和448家。特別是暴雷后的二、三季度,瑞幸合計關閉門店826家。但關店的同時,瑞幸的新店也在開張,今年前三個季度,瑞幸新開門店分別為69家、134家和133家。
從美股退市,對瑞幸來說反而是壞事變成了好事。雖然瑞幸是被迫放棄野蠻擴張,但卻促使瑞幸的經營戰略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已經從盲目的快速擴張轉為有針對性的擴張。瑞幸最大的變化是,關閉表現不佳的門店,新開盈利較好的門店,雖然門店數量在減少,但贏利能力和現金流卻獲得了提升。
瑞幸改變了浮躁心態,專注于新產品的研發。今年,瑞幸先后推出了春日櫻花系列、料多多家族、厚乳拿鐵系列,特別是廣受消費者贊譽的厚乳拿鐵系列,在現磨咖啡行業引發了一輪產品跟風。
不僅如此,11月30日,瑞幸咖啡還上新了精品級SOE限定系列——耶加雪菲美式和耶加雪菲拿鐵。
除咖啡外,瑞幸又新增了茶飲、果汁、甜品、烘焙、零食等子產品,銷售量和用戶口碑都挺不錯。
瑞幸因財務造假引發的退市風波既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但瑞幸在國內市場的爆發式成長也有積極的一面。瑞幸既使自己成為了中國舉足輕重的現象級咖啡品牌,又對中國咖啡市場的高速增長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相比于星巴克,瑞幸咖啡的品質絲毫不差,而最吸引消費者的是它的親民價格。私域流量、病毒式營銷、優惠券轟炸等花式營銷攻勢,使瑞幸的用戶群體滾雪球般的擴大。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勢,“線上點單+自提+外賣”的一體化消費模式,極大的改變了校園場景和寫字樓場景中人們的消費習慣。退市風波后,瑞幸咖啡依然是年輕用戶的首選,在新浪科技近日發起的“你最常喝哪家品牌的咖啡”投票中,瑞幸以超過50%的票數名列榜首,遠超得票約20%、名列第二的星巴克。
瑞幸咖啡跌巖起伏的經歷充分說明,只有脫虛向實,修煉內功,才能走出困境,絕處逢生。原來那套投機取巧、畫大餅、講故事、變概念,想從股市上割韭菜圈錢的玩法也該被丟進垃圾桶里了。取而代之的,則是腳踏實地做好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只有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和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瑞幸希望到2023年,直營門店數能夠擴張至4800到6900家。起死回生的瑞幸能否活得更好,能否繼續扛起國產咖啡的大旗?請大家拭目以待。
編輯/劉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