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個發布會依舊是熟悉的場景布置風格,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一如既往地擔任全場主持,一口流利的“chglish”令粉絲們汗顏。
10月份的天氣已經漸漸變涼,數碼圈的熱度卻絲毫不減。最近一段時間內,多家手機廠商發布了自家的重磅新品,前有iPhone 12,后有一加8T,王黨新貴扎堆競爭。而多次遭受制裁和禁令的華為,也終于迎來爆發,Mate40系列新品如期而至。
昨天,華為Mate 40系列手機在歐洲正式發布。
整個發布會依舊是熟悉的場景布置風格,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一如既往地擔任全場主持,一口流利的“chglish”令粉絲們汗顏。
我發現有些網友是真的搞,發布會全程不看手機,盡關注余大嘴的英文口音了,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態。
發布會開場,“Dare to dream”幾個大字明晃晃地印在大屏幕上,仿佛是對一年多來各種磨難的回應。
從2012年開始,華為正式推出Mate系列。
8年十代的探索后,華為從當初的運營商貼牌機發展到世界前三的位置。憑借著自主研發的技術,華為在全球市場上和蘋果、三星這樣的科技巨頭競爭,卻沒想到被商業之外的因素降維打擊。
此前,余承東曾表示,麒麟芯片在 9 月后徹底斷供。即使再面臨這樣的危機下,華為依然敢于做夢,堅持著自己的追求。
Mate 40系列手機毫無疑問是華為當下的巔峰之作,共有四個型號,包括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和保時捷版,均搭載的5納米麒麟9000 SoC芯片。
其實嚴格來說,華為這次發布了兩個型號的芯片,分別為:麒麟9000和麒麟9000E。Mate 40 Pro、Mate 40 Pro+和保時捷定制版均采用滿血版的麒麟9000,Mate 40則搭載的麒麟9000E。
麒麟9000采用和蘋果A14芯片同樣的5nm制程工藝,集成度和性能方面進步明顯,同時在能耗控制方面有著更出色的表現。
具體來說,麒麟9000內置8核CPU+24核GPU+3核NPU。
CPU方面包含了4個A77架構的大核,相比去年的A76架構,運算性能提升20%。
GPU方面顯得有些喪心病狂,不僅集成了24個圖形核心,而且直接從去年的G76架構跳級升到G78架構。這意味著,麒麟9000性能將有巨大提升,游戲表現效果值得期待。
NPU方面則采用“2大1小”的三個核心,主要用來做AI運算。
此外,麒麟9000還集成了名為“巴龍5000”的5G基帶。雖然名字和最早的外掛基帶一樣,但技術上應該有所進步。余承東順道還內涵了一波iPhone,暗示蘋果的落伍,今年才剛剛推出5G手機,而華為已經更新到第三代了。
由于iPhone 12采取的高通方案,還是外掛基帶,不少測評都隱隱呈現出續航尿崩的情況。果粉們雖然心里很不爽,但找不到什么反駁的理由。
如果說蘋果發布的A14芯片是世界上首款5nm手機芯片,那么麒麟9000就是世界上首款5nm的5G手機芯片。
麒麟9000E跟滿血版的差距不差,主要是少了2個GPU核心,還去掉了一個NPU大核,其他方面保持一致。
單從芯片來看,華為Mate 40系列手機是當之無愧的高端旗艦,其他配置也不遑多讓。
在外觀設計方面,華為Mate 40系列手機至少比去年要好看得多。劉海替換成視覺效果更小的挖孔,“星環”式的后置鏡頭模組彰顯精致大氣。
拍照依舊是華為的強勢之處,尤其是Mate 40 Pro+,配置拉滿。五顆鏡頭有序地排列在星環之上,幾乎你能想到的手機拍攝功能全部安排上,大有“一機在手,天下可拍”的氣勢。
之前討論火熱的高刷新率顯示屏,華為也終于用在了Mate 40系列上。不過出于平衡續航的考慮,沒有上120Hz屏,而是90Hz屏。
價格方面,目前只公布了海外版本的價格,899歐元(7102元人民幣)起。國行版價格暫時尚未公布,要等到月底的國內發布會才能知道。不過按照以往慣例,大概會便宜兩千元左右,也就是五千多元起步。
這個價位基本和蘋果屬于同一檔次,看來華為已經放手一搏,準備用Mate 40系列和iPhone 12正面廝殺。畢竟麒麟芯片前途未卜,這可能是華為最后一次與蘋果戰斗的機會了。
發布會結尾,變奏版的Dream It Possible緩緩響起,配合著“彩虹與曙光”的視頻,略顯悲壯,卻透露出堅定不饒的意志。華為沒有屈服,明年的Mate 50能否如期而至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