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訴訟風波結束之后,谷歌還是那個谷歌,高高坐在互聯網帝國的王座上。
近日,從外媒傳來消息,科技巨頭谷歌正在面臨一項來自美國政府的訴訟。
據悉,美國司法部認為,谷歌利用自身優勢不斷采取反競爭策略,來保持在網絡搜索引擎和數字廣告市場中的壟斷地位,將潛在的競爭對手全部扼殺在搖籃之中。
成立于1998年的谷歌公司,被公認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已經在互聯網搜索業務擁有超過20年的統治力。
第三方機構的研究數據顯示,谷歌控制超過90%的在線搜索市場份額和80%的手機搜索業務。不提互聯網企業全面敗退的歐洲,即使在美國本土,谷歌控制的搜索渠道也占據大約80%,其他科技公司根本難以競爭。
毫不夸張地說,除了中國,全世界的搜索數據幾乎全在谷歌的掌控之中。也許是距離產生美吧,國內許多用戶似乎對谷歌有著天然的好感,尤其是被寫進公司行為準則的“不作惡”,深受部分網友追捧。
甚至于,還有人從“道德層面”上對這樣一家商業公司大肆贊賞,認為谷歌在某些領域的研究純粹是對技術的追求,而不是為了盈利。
美國司法部對谷歌的訴訟卻將這樣一層面紗無情地撕開來,暴露出谷歌“作惡”的另一面。據悉,美司法部門已經在暗地里搜集了好幾年的證據,在法院上提供了一份長達54頁的起訴書。
起訴書中的內容詳盡,將谷歌在市場競爭中犯下的“罪狀”和成因一一列舉出來。
有關人士稱,谷歌為壟斷市場地位不惜花費重金與其他科技巨頭達成“排他性協議”。
一方面,谷歌強調iOS和安卓系統的競爭性,營造出蘋果是競爭對手的外界印象;另一方面,谷歌早在兩年前就與蘋果公司進行著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私下交易,包括iPhone在內的海量硬件均將谷歌設置為默認的搜索引擎。
在安卓手機市場里,谷歌更是一家獨大,從系統到服務組件全部都是谷歌的。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那些初創公司即使有好的創意,也無法形成有效競爭。谷歌利用壟斷來加強壟斷,從而形成正循環,持續不斷地自我強化。
除了排除競爭對手,谷歌還濫用自身的壟斷地位,在廣告領域掌握著無與倫比的話語權,商家和用戶都是谷歌服務上等待收割的韭菜。
互聯網用戶被迫接受谷歌的各類條款,將數據無償地提供給谷歌公司。谷歌公司通過數據分析,再將用戶們大肆“兜售”給商家,并收取廣告費。去年,谷歌僅在美國的搜索收入就高達343億美元。
面對訴訟,谷歌則表現得有些無辜,認為雖然谷歌服務市場占有率高,但并不是公司故意壟斷。谷歌既沒有強迫用戶使用,也沒有阻止用戶選擇替代品,純粹是服務質量好,用戶自發選擇使用。
對此,有專業人士聲稱,訴訟本就不是為了消費者的利益,美國司法部更多考慮企業端的競爭與創新。
當年谷歌能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政府對微軟的訴訟,迫使微軟放棄對桌面端瀏覽器的強制部署,沒有將谷歌的業務扼殺在初創時期。如今的谷歌帝國太龐大了,并且在科技行業內越來越強大。
更多創新的競爭者,就像當年剛剛起步的谷歌,遺憾的是,它們再也不可能獲得類似的成功,因為谷歌為互聯網筑起了高高的圍墻。
盡管訴訟引起了科技界的關注,但結果可能不會有什么改變,大概率像之前一樣賠上大筆的罰款。在一份谷歌發給員工的內部郵件中,CEO桑達·皮采寫道:“被告上法庭對于谷歌來說,一點也不新鮮。”
訴訟風波結束之后,谷歌還是那個谷歌,高高坐在互聯網帝國的王座上。
編輯/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