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消息,據路透社等外媒報道,華為正在澳大利亞進行大規模裁員與撤資。
隨著9月15日美國芯片禁令正式生效,華為公司陷入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發展階段。盡管華為囤積了大量芯片庫存,未來卻依舊陰云密布。
除了手機業務前景未知,華為的5G業務也遭到了美國和它盟友們的抵制,尤其是澳大利亞最為積極。
經歷了至暗時刻的華為也終于忍無可忍,決心實施反制措施。
9月22日消息,據路透社等外媒報道,華為正在澳大利亞進行大規模裁員與撤資。
據悉,華為計劃在澳大利亞的子公司裁員約100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高科技和高收入的工作崗位。計劃將于2021年到來之前完成,員工規模由原先的1200人縮減到200人。
同時,華為還放棄了多項研發計劃和商業項目,終止約1億澳元的研發投資,折合人民幣約4.9億元。
如此大規模的裁員與撤資,被外界視為對澳大利亞不公正的商業環境予以反擊。
華為澳大利亞首席企業事務官杰里米·米切爾還通過電子郵件明確表示,華為正在將重要的工作行業崗位轉移到其他地區。如果現有局面不改變,明年還會加大力度,華為將繼續削減在澳員工人數和投資數目,一部分澳洲人將失去他們體面高薪的工作。
從現有情況來看,華為可能已經徹底放棄了在澳業務。
在9月23日的2020華為全聯接大會上,有記者向華為高管提出了相關問題。華為高管汪濤回答非常直接。
他認為澳大利亞本身就是一個很小的市場,華為從來不會特別關注,現在是把有限的優質資源重新整合分配,傾斜到更優質的客戶中去。
據悉,早在2018年開始,澳大利亞就以強硬的態度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沒有給出任何實質性的理由并機,就決定排除一切華為提供的網絡通信設備。此外,它還針對華為在澳開展的多項研究加以阻擾。
在遭受多輪打擊之后,華為顯然不想再保持沉默。美國的禁令需要華為全力以赴地對待,澳大利亞的營商環境顯然沒有辦法安心做生意,不如裁員撤資,集中資源抵抗來自美國的威脅。
對于華為而言,撤離澳大利亞當然有損失,但損失還可以接受。對于澳大利亞而言,它的損失可能要更嚴重。
澳大利亞雖然是發達國家,其本質卻是一個資源密集型國家,科技發展并不出色。華為是5G領域的領導者之一,掌握著3247項5G標準必要專利,占據專利總量的23.64%,無疑掌握著核心科技。
原本華為計劃在西澳大利亞打造5G全球研發中心,相關項目的研發投資必然會帶動當地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如今卻成為泡影。
由于華為不再參與5G建設,澳大利亞不僅喪失了5G技術研發基地,還要為此付出更多的費用,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面對各種無理的禁令,華為最終忍無可忍,針對澳大利亞實施大規模裁員撤資。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