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共有231萬家企業注銷倒閉。
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共有231萬家企業注銷倒閉。
其中,江蘇和廣東是重災區。作為中國經濟最強的兩個省份,在2020年的1-7月,江蘇倒閉的企業數量高達23萬家,排名第一。廣東居于第二,倒閉的企業數量近21萬家。緊隨其后的是山東和浙江,企業注銷量均高達15萬家以上。
沿海四省淪為重災區
縱觀江蘇、廣東、山東、浙江,最大的共同點便是四者皆為沿海大省,外貿業務繁多。然而上半年的外貿業務在疫情的影響下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訂單量減少單減少,消耗過大,倒閉也就在所難免了。
其中一些產業鏈較長的企業,更是難以生存。比如一年蒸發了4000億的服裝行業,產業鏈包括棉花種植,化纖生產,紡織印染以及輔料的生產等,對這類企業來說,一旦中間任何環節產生問題,都會引發連鎖反應,殃及很多企業。
初創企業生存艱難
此次倒閉的企業中,成立三年以內的初創企業占比最大。因為這些公司體量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弱,在疫情的沖擊下最先被“洗牌下線”。正如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說:97%的創業企業都會在18個月里面死去。
但從1-7月的數據來看,成立時間3-10年的企業倒閉數量最多,已達101萬,占據了所有倒閉企業的近50%。這些企業或是因為商業模式不明確而倒下,又或因管理不善而結束,或是市場偽需求而倒閉。這些倒閉的企業中,大部分從事的是餐飲批發零售的小微企業。由于需求的銳減和高昂的成本,本身抗風險能力就不強的小微企業在今年一季度疫情的沖擊下,更是無法生存。
此外,因資金鏈斷裂,大名鼎鼎的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和曾與斗魚虎牙齊名的觸手TV的倒閉格外引人矚注目。
以上這些倒閉行業的無數員工,身不由已的被裹挾其中,既見證了夢想的破碎,也見證了商業世界的潮起潮落。
地攤經濟興起,零售業復蘇
然而,既有潮落,必有潮起。疫情之初,批發零售業的企業倒閉數量最多。但隨著多地出臺政策為地攤松綁,“地攤經濟”迅速火熱,從而帶動了日用百貨、內衣、個護家清、玩具等批發零售行業的復蘇與發展。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批發零售業新注冊企業高達630萬家,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的相關企業新增數量。緊隨其后的是住宿和餐飲業,新增企業注冊量達178萬家。總體來看,2020年上半年新成立的企業,總計達到1000萬+。
零售批發企業新增的最主要的原因,想必是經濟內循環政策和后疫情時代的報復性消費。后疫情時代,在家待到發霉的消費者們終于“沖破牢籠”,報復性消費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小物件和美食都成了吸引消費者的絕佳利器,許多創業者也就此抓住了良機。
同時,電商直播帶貨也是愈演愈熱,足不出戶便可以瘋狂剁手,在李佳琦薇婭等主播的熱力推薦下,各類商品又迎來了一波消費的熱潮。物流和同城配的日益完善也為零售批發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批發零售行業逐漸復蘇。
目前,國際形勢愈發嚴峻和復雜,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對世界經濟的沖擊仍在演變發展,中國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
如何把握機遇,應對危機,生存發展?這是每個中國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但不變的是,注重品質,講究誠信,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和最好的服務,永遠是一個成功企業的核心。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