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未來最好的行業,我們都有諸多猜測,有人說是人工智能,有人說是線上教育。誠然,這些都是朝陽行業,但距離落地尚有距離。在我們遠望高新科技的同時,或許忽略了“即時配送”這個在我們身邊悄悄崛起的行業。
關于未來最好的行業,我們都有諸多猜測,有人說是人工智能,有人說是線上教育。誠然,這些都是朝陽行業,但距離落地尚有距離。在我們遠望高新科技的同時,或許忽略了“即時配送”這個在我們身邊悄悄崛起的行業。
即時配送將迎來“黃金十年”
近日,央視財經播出了一則這樣的新聞:經過數年的發展,即時配送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送餐飲,而是變成了萬物皆可送,用戶早已超過4億。此外,中國物流與快遞分會秘書長萬螢表示,預計今年即時配送的規模將達2500億,未來10年將是即時配送的“黃金10年”。
“即時配送”早已無孔不入
中午吃什么?上班族們討論起一日三餐是必定少不了外賣巨頭“美團”、“餓了嗎”。下班回家的路上,想吃水果,可水果店太遠了怎么辦?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等著你,不僅能叫到水果,還能即時獲得肉類、海鮮和蔬菜等生鮮。不可否認,即時配送已經滲透入了我們的生活。
目前全國外賣騎手大約有700萬左右,而眾包系+同城急送配送員有接近800萬左右,1500萬人的就業問題迎刃而解。其中,大部分騎手的月薪達1萬以上,足以吊打一大部分白領。
2019 年餐飲外賣行業的訂單量128億單,在整個即時配送市場中占比最高,占總訂單量的70%。我們預計2024年餐飲外賣訂單量將增長到 276 億單,達到2019年的2倍。未來10年,解決的可就不僅僅是1500萬人的就業問題了,這數字大概得翻番。
圖片2
目前,“外賣領域”幾乎被兩大龍頭包攬,沒錯,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餓了么和美團。2019 年,美團外賣訂單數餐飲訂單中占 67%,65%由美團配送負責配送。餓了么占比31%,其中蜂鳥配送與點我達完成63%的訂單。
整個行業約有35%的訂單由商家自配送完成。其中,順豐同城配送餐飲大B(如肯德基等)的訂單較多,約占整個外賣市場的 2%左右。
“即時配送”的前世今生
很少有人知道,餓了么才是“即時配送”的鼻祖。這一靈感,起源于餓了么的創始人張旭豪,當時還沒有線上點單這一服務,饑腸轆轆的他在宿舍打電話叫外賣,要不打不通,要不就拒絕配送。或許是饑餓給了他創業的靈感,他一拍腦袋,想出了“即時配送”這么個點子,一不做二不休,他邀請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干了起來,騎著小電驢挨家挨戶親自送餐上門。
“餓了么”橫空出世之后,眼饞這塊蛋糕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當時的美團資金不夠,王興為了融資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美團外賣也一直不太被大眾看好。然而,2015年美團外賣咸魚翻身,市場份額高居榜首,各類“即時配送”的業務也就應運而生了。
2016年,馬云拋出“新零售”概念,盒馬、叮咚、美團閃購等一大批生鮮玩家開始入局。這意味著即時配送將不再局限于外賣,不久以后,將實現萬物皆可送。
這并不是終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電商物流與快遞分會秘書長萬瑩表示,判斷2020年行業的市場規模大概在2500億左右。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未來10年是即時配送行業的“黃金10年”。
即時配送的下半場
目前,即時配送已經日趨成熟,想要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不僅要拼速度,也要拼服務。不管是餐飲、生鮮、商超,還是其他新零售行業,線下經營者都主動入局即時配送。消費者在嘗到“即時配送”的甜頭后,對商超里的快消品、藥房合規藥品以及蔬菜、生鮮等都產生了大量的需求,“即時配送”或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除了優化服務之外,拓展規模也很重要。
除了一二線城市之外,商家還需要聚焦三四線城市。因為現在即時配送的分布范圍,大多都是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市場已經趨于飽和,而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都還沒有被深度挖掘,因此,發展新的用戶,三四線城市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用戶迅猛增長的背后,蘊含著大眾的期待。“做好服務,占據市場,保證安全”。
一家企業想要在這場“即時配送”爭奪戰中立穩腳跟,這三點必不可少。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