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8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由于7nm芯片工藝的一再延期,英特爾公司連續經歷2輪暴跌,市值蒸發數百億美元。一怒之下,英特爾決定解雇他們的總工程師默蒂·倫杜欽塔拉。
7月28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由于7nm芯片工藝的一再延期,英特爾公司連續經歷2輪暴跌,市值蒸發數百億美元。一怒之下,英特爾決定解雇他們的總工程師默蒂·倫杜欽塔拉。
消息稱,倫杜欽塔拉將于8月3日正式離職,他所領導的技術團隊將進行拆分,由公司其他高管分別負責不同的部分。
據悉,關鍵的技術、系統架構以及客戶部門正在重組。Ann Kelleher負責技術開發,專注于7nm和5nm工藝的研發進度;Keyvan Esfarjani負責制造和運營部門;設計工程,則暫由Josh Walden負責;架構、軟件和圖形繼續由Raja Koduri負責;供應鏈繼續由Randhir Thakur負責。
這些小組的新領導人將直接向執行長Bob Swan報告。
英特爾表示:解雇倫杜欽塔拉以及之后的部門拆分重組,都是為了“從領導能力層面推動產品加速,提高工藝技術執行的重點和責任心”。
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制造商,具有52年的悠久歷史。它所推出的微型處理器,帶來計算機與互聯網革命,曾經改變了整個世界。憑借著技術優勢,英特爾在PC芯片領域幾乎毫無對手。
除了AMD。
AMD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它的成立僅僅比英特爾晚了一年。雖然做CPU干不過英特爾,做顯卡打不過英偉達,但它是唯一一家同時擁有高性能CPU和顯卡的科技公司。
AMD起初幫英特爾代工8086、8088等芯片,后來自己化身拷貝忍者,造出80286處理器的克隆版AM286,不僅能夠兼容Intel平臺,而且性能還更強。為此,兩家公司沒少打官司。
隨著技術的積累,AMD徹底脫離英特爾,搞起了自研架構,憑借速龍系列處理器曾吊打英特爾,一時風光無限。
可惜,英特爾的技術底蘊終究深厚,在總結經驗教訓后,迅速研發出日后大放異彩的酷睿處理器。而當時的AMD正處于財務困境,無力研發新架構,產品出現明顯缺陷。在此后的十幾年里,英特爾憑借酷睿i系列處理器 縱橫PC芯片市場,牢牢占據著CPU領域的霸主地位。
問題來了,英特爾沒有對手。曾經拼個你死我活的老對手只能靠著性價比茍延殘喘,放眼望去,天下盡在手中。
我們都知道,競爭是殘酷的,但競爭也帶來了技術的快速迭代,逼著企業不停向前進。失去對手的英特爾仿佛失去了雄心,每年推出的芯片幾乎都是略微升級,性能提升就跟擠牙膏一樣,被電腦發燒友親切地稱呼為“牙膏廠”。
2014年,英特爾就發布了第一代14nm處理器。此后的幾年里,英特爾不斷改進14nm工藝,從14nm+到14nm+++,堪稱終極打磨王。直到2019年,隔壁的AMD都用上了臺積電的7nm,大有反攻之意,英特爾終于急了,趕緊推出10nm的十代酷睿處理器。
然而,英特爾的10nm技術有缺陷,良品率似乎有問題,十代酷睿處理器最終采用了10nm和14nm兩種制程版本。英特爾野心勃勃,一心想要保持技術優勢,決定加緊7nm甚至5nm工藝的研發。
大家都以為英特爾以前是故意擠牙膏,技術底蘊還是非常雄厚的,真心想追上來不難,畢竟是PC芯片一哥,這么多年不是白發展的。誰能想到,英特爾在技術方面真出大問題了。
英特爾2020年Q2季度的財報顯示,由于7nm工藝存在缺陷,不得不推遲6個月上市,7nm制程的量產更是要推遲到2022年底或2023年初。英特爾無奈只能啟動應急計劃,將訂單交給臺積電之類的第三方代工廠。
倫杜欽塔拉于5年前加入英特爾,而且還是當時的英特爾CEO布萊恩·柯再奇從競爭對手高通那里挖來的。此后,他被提升到現有職位,擔任首席工程師,主要負責芯片制造和改善芯片性能。
英特爾在技術研發上出現如此重大的失誤,倫杜欽塔拉作為芯片業務負責人難辭其咎。考慮到今年6月份,傳奇芯片設計師吉姆·凱勒就已經離職,如今再次損失一名資深高管,整個研發部門將面臨巨大壓力。
外媒還傳來消息,美國當地的Hagens Berman律師事務所還發布了一份新聞稿,呼吁投資者對英特爾發起集體訴訟,因為英特爾之前一直隱瞞了芯片工藝遇到的困難。
目前來看,英特爾可謂是內憂外患。一邊是咄咄逼人的挑戰者AMD,一邊是自家技術頻頻推遲,隔壁還有律師事務所煽風點火,這家美國芯片巨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即使有著天大的優勢,也不能陷入傲慢與怠惰。英特爾在發展的黃金十年里,如果能夠始終保持危機感,不斷更新升級芯片技術,時刻處于領先狀態,又怎么會陷入今天的困局?
編輯/倪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