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似乎互聯網大公司的野心總是相通,隨著體量的不斷擴張,他們將觸手伸到越來越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瓜分著一個又一個市場。疫情之下,電商巨頭們逆勢崛起,交易額節節攀高,同樣收獲大批流量與用戶的Facebook看了那叫一個心動。
似乎互聯網大公司的野心總是相通,隨著體量的不斷擴張,他們將觸手伸到越來越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瓜分著一個又一個市場。疫情之下,電商巨頭們逆勢崛起,交易額節節攀高,同樣收獲大批流量與用戶的Facebook看了那叫一個心動。
Facebook公司旗下擁有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等多款社交應用,全球日活用戶超20億、月活用戶超30億,是當之無愧的國際社交巨頭。Facebook在海外的地位,就如同國內的騰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早在2016年,Facebook就在自家平臺試水過Marketplace界面,讓用戶可以直接與賣家聯系。去年,Facebook更是開啟了一輪新的測試與收購,期望在直播購物領域有所發展。不過這些大多是在電商行業的淺嘗輒止,Facebook主要還是依靠吸引零售商投放大量廣告來實現流量變現。
直到今年疫情爆發,盡管Facebook作為線上社交平臺,實現了逆勢增長,但許多其他公司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廣告主們大量減少預算投入,導致Facebook收入大幅下降。據公司財報顯示,Facebook今年第一季度的廣告營收僅有177.37億美元,比上季度整整少了30億。
一邊是日益增長的巨額流量,一邊是大幅下降的廣告營收。Facebook真正燃起了自己做電商的野心,5月底立刻推出名為Facebook Shops的定制化在線商城,并與Shopify、BigCommerce和WooCommerce等幾家專注服務DTC品牌的電商平臺展開密切合作。
6月22日,有消息稱Facebook還準備在曼哈頓哈德遜廣場租賃一片零售空間,目前正與Neiman Marcus公司進行談判。Neiman Marcus是美國知名的百貨公司,在哈德遜廣場租有17400平的店鋪,擁有多家高端百貨貨店,因為上個月破產而不得不變賣資產。
有意思的是,騰訊也曾經大舉進入電商行業,從2006年就開始構建屬于自己的社交電商夢。在騰訊看來,自己穩坐國內社交行業的頭把交椅,擁有無人匹敵的流量入口,入局電商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
然而事與愿違,從拍拍網到QQ商城,我們在QQ客戶端上經歷過其圖標的變動,卻很少點進去購物,可以說是反響平平。不說淘寶,騰訊連當時的京東都沒拼得過,差距越拉越大,最后不得不遺憾退場。失敗的騰訊換了種思路,先后投資京東與拼多多,作為自己的電商護城河。
“騰訊沒有電商基因”,這是后人為騰訊失敗總結的原因。同樣作為社交巨頭的Facebook,此刻野心勃勃地進入電商行業,不知道會不會重蹈覆轍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