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隱瞞iPhone需求量下降,中國市場損失數百億美元
摘要:蘋果又一次攤上事了,隱瞞了中國市場需求量下降,遭到了投資人集體的起訴。蘋果自成立以來,發展迅速,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賺錢的智能電子設備生產商,然而隨著國內外手機廠商的興起,智能電子設備蛋糕被重新洗牌,蘋果的收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降,中國市場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蘋果公司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信用危機。
蘋果又一次攤上事了,隱瞞了中國市場需求量下降,遭到了投資人集體的起訴。蘋果自成立以來,發展迅速,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賺錢的智能電子設備生產商,然而隨著國內外手機廠商的興起,智能電子設備蛋糕被重新洗牌,蘋果的收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降,中國市場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蘋果公司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信用危機。
1.蘋果“畫餅充饑”,怎料“后院起火”
根據外媒報道的消息來看,蘋果新任掌門庫克曾經在一次會議上宣稱蘋果需求量大漲,以此來吸引投資者,誰也沒有想到這是庫克的“畫餅充饑”之術。事實勝于雄辯,蘋果公司并沒有庫克描述的那樣美好。在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后,蘋果公司似乎在預測銷量的前提下,直接通知了代工廠富士康等公司,要求減少產量。原本許諾給投資者年營收890~930億美元下調到840億美元,此消息一出,投資者們紛紛坐不住了,畢竟蘋果這一行為有點“割韭菜”的嫌疑。如此大幅度下調營收數據,對蘋果的股價造成巨大沖擊。這導致當時蘋果股價暴跌10%,市值直接蒸發740億美元。6月4日,有消息稱,美國加州奧克蘭市的地方法官伊馮·岡薩雷斯·羅杰斯裁定,蘋果向其股東隱瞞了iPhone手機的市場需求,股東可就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的“iPhone需求強勁”言論提起訴訟。
2.蘋果中國市場低下高傲的頭顱,皇冠掉了
2020年,由于全球遭受了疫情的影響,全球的經濟都不景氣。中國市場上,國產手機品牌華為,小米的國際化,讓原本高高在上的蘋果公司逐漸有了危機感,蘋果也加大了營銷力度,不斷降價刺激消費。蘋果公司第一次以官方的名義參加了天貓、京東的“618”活動,根據貓眼數據顯示器,蘋果當天開售5小時 銷售額突破5億,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記錄。
總結,蘋果公司是全球發展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在經濟全球化的現在,尤其是在國產品牌引領的中國市場,蘋果公司的發展舉步維艱。頻繁降價的背后,是蘋果公司失去產品的定價權,是品牌效應的失效。
編輯/鄭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