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悉,液晶顯示屏鼻祖夏普公司將分拆顯示設備及相機模塊業務,并將其變成一家全資子公司,明確業務職責之際,也希望可以吸引外部投資。
據悉,液晶顯示屏鼻祖夏普公司將分拆顯示設備及相機模塊業務,并將其變成一家全資子公司,明確業務職責之際,也希望可以吸引外部投資。
說到夏普,人們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家的電視和顯示屏,但其實自1912年成立的這家日本公司,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還有廣泛的業務范疇,包括最廣為人知的電視和液晶顯示屏產品、健康家電產品、辦公設備以及電子零部件等品種豐富的產品。
其中,最讓夏普引以為豪的,無疑是其在液晶電視領域的顯著成績。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液晶面板制造水平、46年液晶研發技術以及66年電視制造技術,被譽為“液晶之父”的夏普開發和生產出日本第一臺國產電視機,并開發了液晶技術,開始了輝煌的液晶電視之路。
好景不長的是,在消費者對畫質的升級要求和液晶電視產業趨于飽和的雙重壓力下,全球液晶電視市場都受到了沖擊。同是日本企業的松下已經宣布推出液晶面板業務,計劃于2021年終止生產。
作為日本液晶面板制造商巨頭的夏普,自然也逃不過銷量大幅下滑的命運。在之前發布的財報中顯示,夏普的年度盈利下滑了37%,可見液晶電視市場的寒冬已至。
然而,因經營不善而進入了臺灣鴻海精密工業旗下的夏普沒有一刻不想著自救。順應潮流做OLED電視,被媒體稱為“活久見”;疫情期間轉戰口罩制造,甚至因為銷量太好而引起網站癱瘓;分拆出新的業務來成立子公司吸引外資,或許是夏普品牌重構的開始。
對于夏普來說,以往的成功早已過去,面對嚴重下滑的市場環境和日益激烈的廠商競爭,只能通過另辟蹊徑的方法,才能有扭虧轉盈的可能。哪怕是曾經盈利豐厚的高端電視制造商,也不得不低下頭尋找新的機遇。
對于企業來說,沒有永遠的成功和輝煌。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做出恰當的改變,才能在危險之際完成自救。你怎么看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王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