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媒體報道,近期一些小區強制進行人臉識別檢測,該舉動引發了業主質疑:人臉識別技術應該如何規范使用;小區進行人臉識別是否需要事先征得業主同意;物業對業主的人臉信息安全是否負責?
據媒體報道,近期一些小區強制進行人臉識別檢測,該舉動引發了業主質疑:人臉識別技術應該如何規范使用;小區進行人臉識別是否需要事先征得業主同意;物業對業主的人臉信息安全是否負責?
自人臉識別推行以來,社會上對此議論聲紛紛。一部分人認為人臉識別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更增加了安全防范;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人臉識別并沒有宣傳得那么好,因為識別并不準確。有的時候人臉識別反而是在侵犯人們的隱私,盜取面部信息,過于濫用。
確實,這些情況都有存在。比如因為“闖紅燈”而被公示在電子曝光屏的董明珠,事實是所謂的“董明珠”只是公交車上的一個印刷廣告;再比如前段時間,江蘇常州多個社區的居民被強制要求安裝“人臉識別”微信小程序,而且必須上傳人臉照片,錄入家庭住址、手機號碼和身份證號碼。但登錄相關頁面后發現,相關微信小程序由一家民營企業開發,里面充斥大量廣告……
那么,人臉識別這項技術的“丟臉”困局應該如何解決呢?有無數專家站出來指出:人臉信息屬于敏感信息,當前的人臉識別算法存在被攻擊的風險,人臉識別這一應用在推廣的同時也應該注重技術的迭代升級,避免因技術漏洞造成惡劣后果。
但實際情況呢?我們好像并沒有看到明顯的改善。不過這也沒有辦法,因為這不是一方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人臉識別公司、運營主體和諸多工程師們合力解決,而要等這些姍姍來遲的各方力量都統一了,人臉識別早就爛大街了。
所以,現在的問題應該是,在沒有確保人臉識別技術的可靠性前,我們就不應該采取強制這一手段。而且聯系實際情況,小區這種地方推行人臉識別究竟和原有的門禁卡系統相比有何優勢?暗光條件影響識別度、部署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都告訴我們這項技術貿然應用尚且存疑。
況且如今受疫情影響,大眾的口罩還不知何時才能摘掉,為了人臉識別摘掉口罩,對疫情防范不但沒有作用反而增加了感染風險。有物業曾對此解釋稱,我們的人臉識別門禁代口罩也可以識別的。細想一下,如此安全嚴謹的領域,戴口罩也能識別的話,可想而知這家門禁系統的識別技術多粗糙,在安全隱私防范上更沒有保證。
總而言之,人臉識別雖然確實是一項應用前景非常廣泛的技術,但現在來說,還遠遠未到可以“強制實行”的地步。你覺得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卞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