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聯手,半導體一哥為何押寶中國?
摘要:近日,在中美兩國芯片都在不斷提高競爭力之際,中國允許三星200多名技術人員來華,為其在中國西安的芯片工廠擴產提供支持。之前撤出中國的三星為什么又回來了?要知道疫情以來,全球半導體景氣低迷,但中國的半導體市場還在取得強勁增長。三星若想在全球行業不景氣之下保持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巨頭的地位,投資中國似乎就是眼下三星最好的選擇。
近日,在中美兩國芯片都在不斷提高競爭力之際,中國允許三星200多名技術人員來華,為其在中國西安的芯片工廠擴產提供支持。之前撤出中國的三星為什么又回來了?要知道疫情以來,全球半導體景氣低迷,但中國的半導體市場還在取得強勁增長。三星若想在全球行業不景氣之下保持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巨頭的地位,投資中國似乎就是眼下三星最好的選擇。
三星可不傻,選擇我國作為海外唯一一個記憶芯片生產基地,當然是因為在中國辦廠有利可圖。要知道中國和本土相比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更具有優勢,這促使其將低附加值的生產活動向中國轉移。在此情況下,三星加碼中國工廠有利于鞏固自身在芯片產業中的優勢地位,而與此同時,我國的先進制造業也可以借此加速向前邁進,此舉可謂是雙贏局面。
外國企業持續不斷的投入,顯示出了中國制造業強勁的帶動作用。有相關數據顯示,超過100家配套企業相繼落戶西安高新區,使西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對西安,對中國利好的同時,也側面反應出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勢不可擋。
過去我們攻克過一道道難關,制造出越來越多高質量低價格的優質產品。現在,新的電子科技行業發展大勢未來已來,中國也更加專注高新技術產業,加大科研投入,為制造更好的芯片而努力。
在幾十年前,我國的科技水平相對于其他國家顯得比較落后,在很多領域都沒有研發出自己的核心技術,面臨著隨時會被其他擁有核心技術的國家斷供的危險。特別是在半導體行業,幾乎完全被國外牽制。
要一窺一個國家的發展情況,只需看看世界最復雜的制造工藝——半導體生產。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需要有艱苦卓絕的堅持和長期巨額投入。中國為了改變芯片行業受制于人的局面,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資源。
確實經過了這么多年投入和研發,我們在一些之前從未踏足的領域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不小成就。自主研發5nm蝕刻機的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不再受制于別國的希望,中芯國際在荷蘭購買的光刻機也已送達,并且海思麒麟710A芯片––首顆純國產芯片,由中芯國際和華為聯合生產的芯片已經面世。若沒有國家和企業持續性的投入研發,中國半導體產業是無法走到今天的成就的。
在這場無聲的國際芯片競爭中,中國已經努力研發出了自己的芯片。但和國外得技術相比仍然有差距。希望中國未來的芯片行業在核心技術領域有新的突破。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王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