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青春結束了,老羅開始賣別人的手機了。”這是近日羅永浩直播帶貨時,屏幕上出現的一條小小的彈幕。昔日錘子手機的創始人,如今卻轉行直播賣起了競爭對手小米的手機,“羅永浩”三個字再次在網絡上引起了大眾的注意。從叱咤風云的企業家,到寄人籬下的帶貨主播,不少人為羅永浩的失敗唏噓不已。
“我的青春結束了,老羅開始賣別人的手機了。”這是近日羅永浩直播帶貨時,屏幕上出現的一條小小的彈幕。昔日錘子手機的創始人,如今卻轉行直播賣起了競爭對手小米的手機,“羅永浩”三個字再次在網絡上引起了大眾的注意。從叱咤風云的企業家,到寄人籬下的帶貨主播,不少人為羅永浩的失敗唏噓不已。
對此,羅永浩稱:“我今年四十八歲,還可以承受無數次的失敗。”說這句話之前,這個曾經揚言要收購蘋果的人在已經過去的四十八年中,遭遇過多次失敗。
細數下羅永浩的創業史:早年做網站,關了;后來做英語培訓,黃了;再后來做手機,正趕上行業萎縮、競爭日益激烈,賠了;又做空氣凈化器,不巧那年天氣特別好,加之相關政策因素,滯銷;后來做“小野”,剛宣布推出20分鐘后,禁售令發布……有網友稱:羅永浩的新人設難道是干一行垮一行的行業冥燈?
其實,也不能說羅永浩就是這么悲催,干什么什么不行,從另一個角度講,他似乎總是生不逢時,或者說是走彎路。羅永浩也曾自我反省說,“我一度在貌似沒用的地方投入太多熱情和精力”。也許是方向不對,也許是時機不對,總之老羅就是失敗了。
和羅永浩一樣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人物在這個行業中并不少。就比如說如今風光無限的華為,掌舵人任正非雖然如今每張照片都滿是笑容,但他也有過“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夢醒時常常哭”的時候。1988年,華為創辦之初也遭遇了沒有資金,沒有人才,沒有技術的困境。為了搞產品研發,任正非一度賭上全部身家,不成功就跳樓。后來公司稍有起色,當初和任正非一起湊兩萬一千塊的幾個合伙人又要分錢,漫長的官司戰后,才算了結。
再比如今年疫情之下大火的釘釘,創始人是阿里巴巴內部公認的“失敗之王”:陳航。此前,陳航曾開發一款叫做“來往”的軟件,然而反響平平,連阿里內部人士都不愿使用。現下釘釘爆紅網絡,辦公室職場、老師學生無數人都在使用。對于社交方面一直不如意的阿里來說,釘釘的成功可以說是解決了馬云功成身退后的一大遺憾。
總而言之,互聯網創業失敗并不稀奇,多年來在創業這條路上陣亡的名單相當之廣,涉及行業也是相當眾多的。但是,我們并不能打包票說某個人就是失敗的,畢竟失敗只是一時的。1988年的任正非,疫情前的陳航,都不能說是成功的,但就現在而言,無疑是當之無愧的成功人士。而老羅呢?老羅的成功是一時的,失敗也是一時。誰沒經歷過失敗呢?你覺得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卞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