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華為供應鏈可以做到不用美國的器件,但還是保留了少量的美國器件,與美國供應商保持合作關系,照顧他們的生意。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華為供應鏈可以做到不用美國的器件,但還是保留了少量的美國器件,與美國供應商保持合作關系,照顧他們的生意。
“我們沒有說全部用國產的,當然國產東西多一些,美國的大幅減少了,原則上我們可以完全實現對美國器件的替代,但我們照顧他們的生意。中國企業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給國內的企業更多機會。”余承東表示,中美之間相互依存,如果反制的話對雙方都是很大的傷害。
“原則上完全可以實現對美國器件的替代”,一時間,余大嘴的這番言論又激起網友的無數討論。有網友大呼華為不愧是國貨之光,也有網友稱:我不管你用國產還是外國,你變相的和國內外扯上關系不就是愛國營銷?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用國產的器件,品級是不是會比國外的差,卻吹成支持國產真的好么?
先拋開華為是否是“愛國營銷”一事不談,畢竟這事爭論了這么久,一直都沒有定論。所以我們不妨來看看,華為到底有沒有吹牛,現在華為的供應鏈到底能不能完全實現使用全國產器件。
其實,華為的“去A計劃”從很久之前就開始實行了。比如此前華為Mate 30系列手機的供應商名單中,我們就已看不到太多美國企業的身影,包括高通、博通、美光、西數等過去與華為合作頻繁的美國企業都開始消失于華為的供應商名單。手機之后,華為基站也同樣在實現這一計劃。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有媒體報道,華為已經開始生產不含任何美國元器件的5G基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可以不用美國元器件,用國產器件替代,像蘋果之類外國手機廠商能不用中國元器件么?其實,除了廣為人知的代工廠外,蘋果很多供應商都集中在中國,包括出售的芯片、玻璃、鋁制外殼、電纜、電路板等的公司。有機構研究發現,2015年,蘋果供應商有44.9%位于中國,這一比例到2019年增長至47.6%。
總而言之,不管是蘋果手機也好,還是華為手機也罷,它們都是全球產業鏈下的產物,并不是傾一國之力而成的產品。但不管是什么產品,都要有自己危機下可替代的一套生產鏈,才能安全度過危機。你覺得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卞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