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8年,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那一年發(fā)生了太多的事。其中,中國高速公路開始收費。1988年10月,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建成通車,這一天同時也是中國高速公路收費歷史的開端。
1988年,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那一年發(fā)生了太多的事。其中,中國高速公路開始收費。1988年10月,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建成通車,這一天同時也是中國高速公路收費歷史的開端。
從1998年到2020年,中國高速公路已經(jīng)收費32年。截止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建成收費公路約14萬公里,其中有10萬公里在中國。也就是說,全世界收費公路70%在中國。同時,中國也是全世界收費站密度最集中的國家,交通部規(guī)定40公里設一收費站。有些地方政府規(guī)定,高等級公路每20公里甚至更短路程就可設1個收費站。
而通過銀行貸款和引進商業(yè)資本的高速公路收費手段,國家投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資金不斷增加,從而進一步帶來了我國公路建設突飛猛進的奇跡。但是,這樣的高速公路收費手段卻存在著許多痛點。
2007年2月,世界銀行一份有關(guān)我國高速公路的研究報告披露,貨車平均每公里過路費是0.15美元,中國是0.12至0.21美元,而在車輛通行費所占人均GDP的比例中,中國以超過2%居首位,超過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
表面上看起來,中國的過路費與發(fā)達國家是相近的。但以德國為例,當時德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近23倍,收入差距如此之大,但所交的過路費卻是相同。
而在高速公路初建時期,實行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人們可以理解和接受。但現(xiàn)實情況如何呢?
審計署2007年度的審計發(fā)現(xiàn),國內(nèi)部分高速公路違規(guī)收費,增加社會負擔,16省(市)在100條(段)公路上違規(guī)設置收費站158個,截至2005年底違規(guī)收取通行費149億元。另外,7省(市)提高收費標準,多征收通行費82億多元;12省(市)的35條經(jīng)營性公路,由于批準收費期限過長,獲取的通行費收入高出投資成本數(shù)倍乃至10倍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價公路。
直到2019年,中國高速公路收方式再迎大變,由傳統(tǒng)的計重收費變?yōu)榱税摧S收費。交通部門的說法是,這樣計算更科學,對司機更有利,能夠提高運輸效率,保證司機來回都能運貨。心意是好事,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承重收費變?yōu)榘摧S收費后,司機們普遍反映過路費上漲了。
過去的山大王在大喊“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打此地過,留下買路錢”時,還要擔心被官府剿滅,相比之下,高速公路收費站在干著同樣的事,卻完全不必有這樣的疑慮,因為他們已經(jīng)取得了合法執(zhí)照,想收多久就收多久。
古語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一次的全國高速公路過路費漲價潮中,是體現(xiàn)出來了,盡管洶洶非議,依然改變不了漲價大局。這就是現(xiàn)實,雖心有憤懣,卻也只能接受。面對這次高速公路按軸收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或引用。
編輯/顧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