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剛剛第三季度收入創下紀錄的英特爾,目前又表示,無法跟上CPU市場需求的增長,并稱其個人電腦芯片供應仍“極度緊張”。這家芯片制造商在一封信中表示:“盡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但我們仍未解決這一挑戰。”該公司在信中還就發貨延遲向客戶和合作伙伴道歉。
剛剛第三季度收入創下紀錄的英特爾,目前又表示,無法跟上CPU市場需求的增長,并稱其個人電腦芯片供應仍“極度緊張”。這家芯片制造商在一封信中表示:“盡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但我們仍未解決這一挑戰。”該公司在信中還就發貨延遲向客戶和合作伙伴道歉。
聯系英特爾CEO斯旺年初新上任時做出的大膽聲明:該公司的制造業將永遠不會再成為客戶增長的制約因素。現在來看,PC芯片短缺不會再次發生的宣言還沒隔一年,大眾就迎來了英特爾的道歉。這讓很多人奇怪,電腦芯片為何如此緊缺?
按英特爾一貫的解釋就是因為產能問題,比如英特爾去年Q3季度就曾曝出14nm產能不足,對整個PC行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這次也可能出于這個原因,盡管英特爾此前也多次回應過,額外增加多少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主要就是用于提升產能,但似乎仍然沒有成效。
有人說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已經多年萎縮,成為夕陽市場,不應該緊缺。要知道的是,在電腦CPU領域,英特爾市場份額超過九成,無疑是行業霸主。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英特爾與整個電腦市場其實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歷史上英特爾處理器缺貨并不奇怪,PC品牌廠商也不是第一次遭遇因此帶來的沖擊。問題是供應鏈原本要買的零組件及新品推出時程,都早已在產品發展藍圖中,一旦亂了套,將會影響整個PC供應鏈。
所以,在整個市場缺貨潮涌動的情況下,所有中下游的電腦廠商只能勒緊褲腰帶,等待英特爾供應芯片。當然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英特爾是否在利用其壟斷地位,以產能不足的借口趁勢漲價?這一點我們目前無法得知,但不管是產能也好、故意漲價也罷,放鴿子的英特爾并撈不到什么好處。
比如之前就有很多電腦廠商為了解決新品生產問題采用了英特爾的競爭對手AMD的處理器,有行業分析師甚至預測,AMD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增加兩倍,達到三成。雖然說目前AMD的產品在性能上與英特爾還有些差距,但AMD在一點點蠶食英特爾市場是業界有目共睹的。
而英特爾方面也該好好思考下了,由于長期沒有競爭力,英特爾家的芯片制程升級周期越來越長,CPU 的性能提升更是慢得像擠牙膏,甚至英特爾已經擁有了“牙膏廠”這樣的稱號,現在芯片供應上又給廠商放鴿子,可以預想,英特爾又要獲得一個“鴿廠”的稱號了。你怎么看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卞慧靜